返回

2019-05-06

“垃圾银行”效益好 净化环境除陋习

作者:张晓娅 时间:2019-05-06 阅读:220


 “垃圾银行”效益好 净化环境除陋习
——迤那镇中海村“垃圾银行”诞生记
实习记者 张晓娅


  迤那镇中海小学有个“怪银行”,名为“垃圾银行”,学生存入垃圾,根据垃圾的数量、分类情况进行积分,并按积分兑换学习用品,不同积分可兑换不同商品。
  听说这件事后,我们一行人便前往中海小学了解情况,车辆沿着一条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缓缓驶入中海村。
  “以前啊,村里到处都是垃圾,现在走进村里,路边都是干干净净的,简直是焕然一新,看到这样的变化我很开心。”扶贫办工作人员禄康一边带领我们前往中海小学一边介绍从前中海村的样子。
  据悉,“垃圾银行”的设立理念来自于迤那镇之前的“大手拉小手”,它的运作模式是通过学生捡垃圾计数,一年兑换一次用品,但是实行下来之后发现,由于兑换商品的周期性较长,积分的方式不够明确,不足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垃圾银行”的负责人是马江龙,他通过详细的分析和实地考察发现,如果缩短兑换周期,变成一个月兑换一次,并按垃圾的数量和分类的方式积分,不同的数量有不同的积分等级,按照积分兑换自己想要的学习用品,每次积分0.5分—3分不等,积分越高兑换的商品就越好,这样一来就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于是,中海小学“垃圾银行”兑换站应运而生,这是第一个试点站,由值班老师和学生组成的执勤岗员组成“柜员”,为前来存入垃圾的“客户”统计积分,每一个在校的学生都是“垃圾银行”的在册客户。
  存入垃圾也是有要求的,并不是来者不拒,有“三不收”,厨余垃圾不收、建筑垃圾不收、有毒有害废弃物不收,并要求要把垃圾进行分类,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把垃圾进行分类,符合规定的垃圾才可以存入“垃圾银行”进行积分。
  记者:“垃圾银行”运作后,学生们成天到处收垃圾,会不会不利于学习教学的开展?会不会影响学生们的学习?”
  马江龙:“这一点我们也考虑进去了,学校的本质的培养学生,开展教学工作,是学习的乐园,我们不能因为设立垃圾银行而颠覆了教学的本质,因此我们规定,学生必须在每天早上7:20之前完成垃圾的存入,过了这个时间就不收了,我们的第一节课上课时间是7:55,这样一来就不会影响学生学习。”
  记者:“如果学生们都把自己家的垃圾带来学校,那么是不是不能起到净化环境的作用,与“垃圾银行”的设立初衷不符?”
  马江龙:“从家里带来的垃圾也可以,因为我们垃圾的总量是一定的,学生们把家里的垃圾带来学校,我们再把这些垃圾运到迤那镇的垃圾处理站,批量处理这些垃圾,这样一来,垃圾的总量也减少了,也达到了我们设立“垃圾银行”保护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破解“垃圾围村”的困境。”
  据悉,中海小学的“垃圾银行”已经运作一周,中海小学的校长刘杰介绍:“听说要把我们学校作为‘垃圾银行’的第一个试点,我非常的赞成,这个行动无论是从理念上还是现实效果以及环保方面来说都是值得点赞的,它不仅仅影响了一个家庭,更影响了一个村庄。更长远的来说,它间接培养了孩子们不乱扔垃圾的良好习惯,革除随地扔垃圾的陋习,积分兑换的形式让孩子们知道有劳动才会有收获,刚刚开始的那两天,学校的垃圾箱装得满满的,同学们早早的就把垃圾带来学校进行登记了,全校学生都非常积极,这几天随着垃圾的减少,前两天满满的垃圾箱里的垃圾也减半了。”
  说到现在的卫生环境,中海小学的教师李超乐呵呵地告诉记者:“现在大家都不乱扔垃圾了,垃圾似乎成了大家的‘宝贝’,而且教室环境比以前好多了,基本上没有垃圾,打扫卫生只需要清理灰尘”。
  提到存垃圾可换学习用品这件新鲜事,学生们都欢呼雀跃,他们都表示自己也参加了这个活动,据悉,中海小学在读学生262人,都是“垃圾银行”的“客户”。
  耿良是中海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告诉记者:“我的积分已经有13分了,我们早上来上学的路上把遇到的垃圾装入袋子里,按照老师教我们的方式进行分类,拿到学校积分,回家的路上我们也像早上那样做,第二天拿到学校来。”
  邓在飞跟耿良一样是五年级的学生,她每天可以积1分。“我爸爸妈妈听说后都支持我们收垃圾到学校换积分,还给我准备了装垃圾的袋子,我最想用积分换一本大笔记本。”她笑着对记者说。
  记者走进兑换点发现,货架上放满了学习用品,按照等级分为A+、A、B+、B、C+、C等六类,邓在飞所说的大笔记本和作文书等是A+类,是目前最高积分才可以兑换的学习用品。
  王妍是一年级的学生,她仰着头用特别认真的表情对记者说:“我想换一个文具盒,所以我要早点起床,去晚了垃圾都被同学们收完了。”
  据悉,目前迤那镇目前已经开设“垃圾银行”兑换站13个,覆盖学生6000人左右,将极大缓解镇内垃圾清理整治压力。
  “下一步,将在全镇各村推行‘垃圾银行’,村级兑换点主要以贫困人口、老人、妇女、儿童为目标‘客户’,考虑到主体的差异性,兑换物品主要是洗衣粉、香皂、洗洁精、面、油、盐、酱、醋、毛巾、牙刷等生活日用品。”马江龙说。
  从日渐干净整洁的环境和学生、群众的积极拥护的态度中,不难看出“垃圾银行”所产生的实际效益,对群众文明素质养成也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