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5-08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小康水

作者:唐爱梅 时间:2019-05-08 阅读:200


 让百姓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小康水
——龙街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惠民生小记
记者 唐爱梅


  时下是龙街镇丰光村最美的时节。
  汽车驶进丰光村,一路上绿树成荫,林中朵朵红花相互簇拥,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下的村子散发着清新惬意的田园气息。
  蓝天白云下,茵茵绿草间,随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有的在牧羊,有的在地里除草,有的在躬身移栽烤烟……
  村民陈荣举清晨就出门到洋芋地里除草,下午热起来的时候才回到家中休息。
  他回到家中,先是放下农具,然后转身进屋,拿出了一串钥匙,钥匙上挂着自来水水龙头的开关。
  陈荣举熟练地将开关安在水龙头上,扭开水龙头,自来水便“哗哗哗”流出。他双手捧着干净清澈的自来水,笑着说道:“现在自来水接通到了家门口,真是太方便了。”
  陈荣举今年46岁,在他的记忆中,村子里一直都十分缺水。他记得小的时候父母亲要走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挑水;一挑水既要洗菜做饭,还要喂养牲口;同龄的孩子几乎没有衣着干净的……
  等他长成少年后,能够挑得起一挑水了,少年还是得沿着老一辈人留下的足迹——步行两个多小时的山路去挑水。
  匆匆流逝不停歇的只有时光,村民的生活境况并没有随着时光的逝去而得到改变。
  村主任唐文俊说:“我们村是一个极度缺水的村庄。”
  丰光村仅有的水源就是连续降雨天气后,地下暗河水位上涨,有些地方会冒出水来,这是当地村民最主要的饮用水源,当地人称之为“地脉水”。
  “地脉水”稀少而珍贵,供不应求。出水点旁常常有村民排着长队,要等上几个小时才能接满一桶水,陈荣举回忆:“有的时候一晚上去等一挑水还等不到。”
  除此之外,雨季低洼地带积起来的雨水,也是当地人生活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多数时候用这水来洗衣服、喂牲口等。
  “以前没有水,用水困难,在学校上学的学生要用水,都是拖拉机从别的地方拉来,150块至200块1车,1车有1吨水左右,贵得很。”唐文俊说。
  2000年以后,由政府出资补贴,当地很多农户开始修建小水窖,用水管将房顶的雨水引入水窖中储存,以便满足平时的生活用水需求。
  2018年,丰光村实现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全覆盖,全村425户1841人都用上了干净、卫生、方便的自来水。直到这个时候,丰光村肩挑背扛、“靠天吃水”的饮水方式才真正画上了句号。
  自来水的种种方便,丰光村村民的感受最为深刻,他们从艰苦岁月中走来,对于如今的幸福生活倍感珍惜。
  陈荣举说:“我们以前挑水,至少要走4、5公里的山路,费时又费力,现在家家户户都接通了自来水,在家里打开水龙头,水就来了,真是太好了,感谢政府的好政策。”
  为了不浪费一滴水,平时不用水的时候,陈荣举就把水龙头的开关拔掉,当地很多村民都采用这种方式来节约用水。
  “自来水接通之后,村民们真正得到了实惠,水费也不贵,家家户户都能够用得起,大家都很高兴。以前几十岁的老人一年到头也洗不上几次澡,但是现在几岁的娃娃一个星期都要洗好几次澡。”面对时代变迁,唐文俊不免感慨。
  自来水接通后,不少村民购买了洗衣机、太阳能热水器等家用电器,生活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自来水的接通也给村民带来了更多便利。
  丰光村的农业产业以烤烟为主,全村共种植烤烟500亩,烤烟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水量大。
  唐文俊说:“最近天气热,移栽烤烟必须用水浇着种,一窝烤烟三瓢水,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只能靠人挑水,现在牵一根管子就可以浇水了,方便多了。”
  水源充沛,将为丰光村今后的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据了解,龙街镇是一个极度缺乏水源的大镇,集镇用水主要引自雪山水库。2015年以来,该镇共实施了44个饮水工程,总投资超过3千万元,工程覆盖全镇24个村(社区)5万余人。目前,所有饮水工程已基本完工。
  “都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我们虽然完成了饮水工程的建设,但更关键、更重要的是要管护好所有工程设施,确保全镇人民长期喝上放心水、安全水、小康水。”龙街镇党委书记王云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