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区农业 带富农民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9-05-09 阅读:293
坝区农业 带富农民
——威宁打造坝区农业助力产业扶贫
记者 陈武帅

中水坝区农户在收获大蒜

中水坝区农户在收获大蒜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这是曾经形容威宁山区人民生存艰难的窘况。
曾经,为了获得更多的吃饱肚子的粮食,许多群众“开荒开到天边边,种地种到地角角”。
然而威宁也不乏拥有众多山间坝子,大山深处一个个独特小区气候的肥沃之地,为发展坝区农业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威宁在发展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中,按照产业结构“八要素”来精确选择优质产业,做好产销对接,抓好利益联结,让发展坝区农业产业成为群众脱贫增收的有效途径。
“宜蔬则蔬,宜果则果”,坝区农业绘就大地“调色盘”
即便是萧瑟的寒冬,走进中水镇中水坝子紫皮大蒜种植基地,一片片碧绿的紫皮大蒜依然把大地装扮得绿意盎然,水嫩嫩的蒜苗成为种植户脱贫致富的底气。
据悉,目前中水镇已建成紫皮大蒜核心区示范基地3000亩,辐射带动种植规模达6000余亩,并建成年了库容1200吨的冷库一个。
“中水紫皮大蒜亩产值上万元,总产值上亿元”,说起紫皮大蒜这张名片,中水人不无自豪。
而在牛栏江畔的海拉镇火箭村,坝区农业发展的是中药材党参种植。
2015年,管仕七在海拉镇火箭村建立500亩党参种植基地,带动社员和周边群众种植党参7000余亩,注册了“管仕特色中药”和“海拉黄党参”商标。
2016年,管氏特色中药种植有限公司旗下合作社社员发展到1530户,建立种植基地2000亩,带动社员和周边百姓种植12000余亩。
“让海拉黄党参产值达3个亿”,这是管仕七心中的宏伟目标,也是海拉党参成功走出大山的见证。
在迤那镇苹果种植基地,万亩苹果花绽放成果农致富的笑脸。
自2015年以来,迤那镇引进全国最大的果业企业海升集团在中海村种植万亩矮化苹果,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坝区农业带来群众产业脱贫致富的希望。
迤那镇的海升苹果基地只是威宁优化苹果产业的一个缩影。
目前,威宁正按照连片规划,集中打造,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带、连带成块的板块经济布局,初步形成了以牛棚镇、迤那镇、中水镇、黑石头镇、雪山镇为中心的10万亩以上优质苹果产业带,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威宁调整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
“宜蔬则蔬,宜果则果”,威宁发展坝区农业绘就出大地美丽的“调色盘”。
据悉,目前威宁拥有500亩以上坝区53个,面积21万余亩,今年坝区农业计划种植马铃薯2.1万亩、蔬菜14.77万亩、水果0.8万亩、中药材0.9万亩、烤烟2.55万亩。
在2018年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中,威宁荣获市级考核第一名,这是威宁发展坝区农业成绩斐然的见证。
“连片种植,抱团发展”,坝区农业铺就群众“致富路”
千百年来,威宁广大农民执着于耕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苦一辈子,也仅仅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在土地上实行“单打独斗”,在耕种上实行“刀耕火种”显然不能有大作为,而“连片种植”“抱团发展”才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出路。
中水镇紫皮大蒜种植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种植,成立了紫皮大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走规模化、产业化、精深加工花、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带动了烽火、花桥等村蒜业发展,成为威宁坝区农业发展的成功典型。
中水紫皮大蒜产业发展壮大离不开独特的气候环境,而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小香葱种植则得益于产供销一体化发展的大格局。
一棵小香葱,走南向北闯市场,探索出一条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好路子,见证了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给群众带来的红利。
据悉,五里岗街道寒洞社区通过扶持引导、典型带动、政策激励等措施,引进威宁康养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香葱近500亩,每年种植小香葱三至四季,每季用工量6000多人,全年用工量可达2万余人,总产值可达900万元,带动了当地13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五里岗街道小香葱种植基地技术人员李文华说,正是订单式销售让种植彻底解决后顾之忧,吃下定心丸,根本不怕卖不出去。目前,该基地正雄心勃勃地规划打造5000亩香葱种植基地,让小香葱真正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发展坝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必先行。
目前,威宁坝区农学建成大棚5.6万余亩,农产品分拣包装场所35处,冷库17个,配备冷藏车2台,总冷库库容3250吨,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农机拥有总量35146台(套),电网覆盖率100%。
发展坝区农业,农技服务是核心。
目前,威宁成立了工作指挥部,下设技术指导组,农业农村局选派53名技术骨干蹲点坝区做技术指导,乡镇成立技术服务组开展技术指导,坝区技术服务指导率达100%,截至目前完成贫困劳动力全员培训135期1.6万人,大大提高了“土专家”“田秀才”的专业知识能力 。
发展坝区农业,利益链接是保障。
威宁除中央财政补贴的保险品种外,还将13个蔬菜品种、6个中药材品种、7种水果及地方特色优势作物纳入保险范畴。全县坝区农业平均亩产值在8000元以上,其中2个样板坝区亩产值在12000元以上,14个达标坝区亩产值在8500元以上。
此外,威宁还着力培育新型发展主体,探索“公司+品牌+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和推广订单生产收益等多种助农增收方式;鼓励村支两委领办创办企业或合作社,探索建立“龙头企业+村级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多种发展和利益联结模式,着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并带动贫困群众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