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5-09

威宁畅通就业门路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作者:赵琴 时间:2019-05-09 阅读:248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威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最根本上改变最贫困最困难地区贫困群众生存发展条件,拔除落后穷根的重要抓手,畅通就业门路,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明确思路强化全民培训“帮”。威宁按照每户制定精准扶持、精准服务、精准指导的思路,一户一档制定跟踪服务方案,精准开展就业服务,建立就业台账并进行“一对一”培训服务,培训搬迁对象劳动力9105人,基本实现了移民中有家庭劳动力全民技能培训的目标。
  考虑需求强化政企联合“扶”。充分考虑群众家门口就业需求,五里岗安置点位于威宁经济开发区内,经开区内有投产企业79户,仅2019年度春节至今,共组织经开区内企业举办大型招聘会15场,为1045名移民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五里岗安置点移民群众累计在经开区内就业达1300余人,仅威宁雪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便吸纳移民群众716人。  
  因地制宜强化创业平台“助”。在安置小区设置商业门面300余个,由威宁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公司牵头运营,优先对移民群众出租。建设便民小吃街,小吃街共有各类特色小吃摊位66个,新改建平价农贸市场3个,目前已解决安置区800余名搬迁群众就近创业就业。同时,在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就业扶贫车间,成功引进贵州锦祥鞋业有限公司入驻车间生产,累计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300余人。
  结合实际强化公益岗位“保”。成立威宁县开宇劳务有限公司,结合“10+N个一批”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开发计划,开发护洁、护厂等公益性岗位,就近就地安置易地扶贫搬迁户中技能水平低、生活特别困难、无法实现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就业,通过就业扶贫公益专岗吸纳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837人,移民安置小区内保安保洁工作已100%由移民群众承担。
  对口引导强化传承农耕“促”。针对乡镇集镇安置点的劳动力,在积极引导外出就业的同时,充分发挥传统农耕的就业作用,鼓励县内各农业合作社等小微企业吸纳就业,重点安置年龄大、不能外出和残疾人等群体实现就业,共通过传统农耕促进搬迁劳动力就业1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