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5-16

住房保障:新房新家新生活

作者:陈武帅 时间:2019-05-16 阅读:242


 

五里岗阳光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山区群众搬迁至此住上新房开启新生活。


  走进石门乡年丰村,沿路清一色的灰瓦白墙民居掩映于山间,整洁的通村通组公路纵横交错,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树成荫,花香扑鼻。
  “逢年过节不喝酒,喝酒就喝年丰酒。年丰酒里话丰年,幸福话儿说不完。”年丰村危房改造户熊朝万用山歌表达对幸福生活的赞美。
  熊朝万是石门乡年丰村下勒都组村民,3年前他还是村里的贫困户。在政府危房改造项目的帮扶下,熊万朝一家搬进了新居,办起了酒厂,生活过得很充实。
  “目前,我们村水电路都通了,村庄变漂亮了,还创办了12个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烤烟4200亩、竹柳3000亩、经果林500亩。”年丰村党支部书记陈大明介绍说。
  在中水镇花园村37户危房改造集中安置点,一栋栋靓丽的新居点缀在村庄里。
  花园村有226户124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112户459人。因部分危房改造户一直以来都无法自建,为了解决该部分贫困户住房问题,该村采取集中安置的方式修建了37栋安置房,让危房改造群众彻底告别摇摇欲坠、裂口横生的老房子。
  贾昌义就是37户危房改造户其中之一,搬进了新家的他对党和政府充满了感恩之情。
  熊万朝和贾昌义是威宁实施危房改造成功过上幸福生活的典型。
  近年来,威宁紧盯“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农村土坯房改造作为脱贫攻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严格执行“入户调查、张榜公示、民主评议”和“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定”工作程序,确保实现农村土坯房危房改造对象的精准识别。
  截至目前,威宁农村土坯房改造已开工建设26257户,竣工20230户,越来越多的群众住进安全舒适的房子。
  而对于一些生存环境恶劣的区域,很多群众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实现异地安置,变成了“城里人”。
  走进威宁易地扶贫搬迁五里岗安置点,搬迁户刘仕兵一家居住在100平方米的新房子里,不仅宽敞明亮,而且家具电器应有具有,一家5口生活其乐融融,享受城市人的舒适生活。
  海拉镇花果村群众刘仕兵,是大石头组第一批搬进威宁县城的群众。
  “从大石头搬到县城,从岩洞搬进了电梯,这变化得感谢共产党的好政策,感谢政府的关心支持。如果靠自己挣钱在县城买房,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搬到新家的刘仕兵说着感谢的话,满脸的笑容掩藏不住。
  从山村到县城、从土坯房到现代新居,搬迁群众挥别居住了数辈人的家园,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让山区群众走上幸福的快速通道。 
  50多岁的崔二蛮以前也是海拉镇黑多村岩脚组人,2016年8月作为第一批搬到威宁县城的搬迁户。如今,崔二蛮还被群众推选为社区干部,成为一名楼长,每月有2500元工资收入。三个儿子一个在西藏当兵,一个在贵阳打工,小儿子在威宁三中高一读书,一家五口不仅成了城里人,还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刘仕兵和崔二蛮的搬迁脱贫故事,是威宁搬迁群众的生动典型。“还是搬出来好”,这是大多数搬迁群众最深的感慨。
  这些年来,威宁早谋划、早部署,围绕“五个三”积极构建易地扶贫搬迁“五实五有”新市民服务体系,高效推进安置点治理服务建设,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决让深山里的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据悉,近年来威宁大力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和“住有所居”工程,深入实施“三改”,目前建成保障性住房1.61万套,实施棚户区改造1.2万户,完成“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11.1万户,完成土坯房(危房)抗震改造13.86万户,今年上半年可完成所有库存危房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