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决战贫困
作者: 时间:2019-05-20 阅读:248
(上接1版)
实施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加快补齐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短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这“三保障”,与“不愁吃、不愁穿”一起,构成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我们咬定底线任务,在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两不愁”问题的同时,紧盯“三保障”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确保一项一项地保障到位。教育方面,持续压缩党政机关6%的行政经费用于支持教育扶贫,全面实行农村贫困家庭子女无障碍入学,实现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营养餐改善计划全覆盖,为每个农村中小学配备校医。医疗方面,针对贵州山区山高路远的实际情况,2016年对全省乡镇卫生院全部实施标准化改造,2017年建成全省一张网,实现省市县乡医疗机构远程医疗全覆盖。2015年远程医疗只有100多个病例,2018年已达到30多万个病例,有效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全面落实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政策,因病致贫返贫人口从2015年的78.92万人减少至2018年的35.92万人。住房保障方面,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动计划,共改造51万户,其中贫困户20万户,今年可全部完成改造任务。针对农民木结构住房较多的实际状况,特地增加了不透风不漏雨的要求,专项整治透风漏雨老旧住房22万户。在改造中同步实施改厨、改厕、改圈,有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实施“四个聚焦”主攻深度贫困地区,坚决攻克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贵州有深度贫困县14个,尽管都不在“三区三州”范围,但2016年末共有贫困人口115.6万,占到全国深度贫困县贫困人口的1/5,县均贫困人口8.3万,是全国深度贫困县县均贫困人口的2.8倍。我们深感,贵州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必须采取超常规举措才能确保按时打赢。为此,我们推动扶贫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基础设施建设、帮扶力量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不断增强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8年,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深度贫困地区共减少贫困人口19.21万户81.35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6%。为加大攻坚力度,在财力并不宽裕的情况下,调整省级财政支出结构,今明两年每年再向每个深度贫困县增加专项扶贫资金1亿元,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强化脱贫攻坚作风建设,确保脱真贫、真脱贫。我们在全省各级各部门推行政策设计、工作部署、干部培训、督促检查、追责问责“五步工作法”,坚持抓具体抓深入,广泛开展扶贫大调研活动,推动各级干部深入扶贫一线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破解难题。持续办好“扶贫专线”,开展“第三方”评估监督,不断加大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2018年对所有贫困县开展了一轮巡视。综合中央巡视、考核及我省巡视巡查等情况,2018年在全省集中开展了贫困人口漏评错评、贫困人口错退、农村危房改造不到位、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取得了明显治理成效。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从今年5月开始,用3个月时间集中开展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驻村帮扶不扎实、政策落实不到位专项治理,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今年4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时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务必一鼓作气、顽强作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再一次发出了向贫困决战的严正军令。军令如山。贵州各级党员干部正按照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坚决落实好党中央部署安排,以贫困不除、愧对历史的责任担当,群众不富、寝食难安的为民情怀,小康不达、誓不罢休的坚定意志,与广大群众一起向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发起总攻,坚决夺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决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殷切希望。(转自《求是》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