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赵琴 时间:2019-05-22 阅读:257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威宁把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与 “五步工作法”有机结合, 切实抓好农业产业发展各项工作,有力助推脱贫攻坚。
抓好产业选择,突出扶贫效益。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立足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产业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本着“以长养短、长短结合”的思路,巩固提升烤烟产业,加快马铃薯、蔬菜产业转型升级,着力突破苹果、中药材、畜牧业,提出了“213535”产业发展规划。
抓好农民培训,提高生产技能。充分发挥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大课堂作用,整合现有各类培训资源统一开展农民技术培训。采取室内培训、室外培训相结合,项目内培训、项目外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并对农业技术人员实行考核。目前,已完成4935场集中培训,受训人数30余万人。
抓好技术服务,促进深层变革。充分发挥现有农业技术人员服务产业的重要作用,提供技术服务,针对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采用临聘、邀请等方式组织专家开展产业技术服务。通过创建领导示范点提供技术服务,让领导带着大家干,做给农民看,实现技术服务对扶贫产业、合作社、农户全覆盖。
抓好筹措资金,提供坚强保障。始终把资金筹措作为农业产业革命的一个关键环节。通过加大政策扶持、金融支持力度,充分激发市场的力量,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农业产业。发挥好农业产业资金的示范引导作用,用好绿色产业发展子基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抓好组织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成立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指挥部,印发相关制度,切实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部门乡镇协调配合抓的工作格局。同时,真正把专业种植养殖场等市场主体作为重要推动者,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的思路,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把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小农生产引入大市场。
抓好产销对接,解决后顾之忧。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着力做好农产品加工、冷链运输、包装销售等环节工作,发挥产销对接作用,切实让农业产业接二连三;农产品加工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基地,不断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改变县内卖原料、县外搞加工的格局;产品销售积极推进绿色农产品进学校、进医院、进机关、进企业、进超市,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搭建农校农医对接平台,促进线上线下共推“威货出山”。
抓好利益联结,扩宽增收渠道。积极探索订单生产、劳动务工、反租倒包、入股分红等模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充分激活农村资源要素,努力在改中求变,在变中求进,助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发展中形成了企业联合、村社(企)联合、群众联合、社团联合等“四大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