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5-22

秃岭荒山满坡绿

作者:李玉荣 时间:2019-05-22 阅读:191


 秃岭荒山满坡绿
——威宁生态建设走笔
记者 李玉荣

  初夏时节,行走在广袤的威宁大地,仿佛穿行在绿色的海洋,山川是绿的,田野也是绿的。片片绿意撞入眼帘,让人浮想联翩,久久不能释怀。
  这是威宁绿,这是威宁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加快“绿色威宁”建设行动,大力实施退耕还林、人工造林、封山育林、荒山造林等工作所取得的丰硕的生态成果。
  数据显示:1988年以来,威宁森林面积从224万亩增加到404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3.8%增长到41.22%,森林蓄积量从245.63万立方米增加到1468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同步增长;累计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营造林69.45万亩,退耕还林营造林73.65万亩,治理石漠化面积164.5平方公里……
  来看威宁浓墨重彩书写的生态建设大篇章。
 
沙子坡林场:威宁坚守生态底线的最早见证
 
  有人说,观风海的沙子坡林场,不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天然风景,而是人类植树造林美化家园长成的美景。
  初夏时节,沿356国道驱车穿行到观风海镇的沙子坡,满眼的碧绿让人喜不自禁。
  眼前,沙子坡林场树木茂盛,绿波翻滚,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然而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沙子坡一带风沙肆虐,吹刮得行人睁不开眼睛。“牛街子,麻窝山,中间夹着沙子坡;风卷天,黄沙地,风沙滚滚不透气。”这是30多年前沙子坡石漠化严重的真实写照。
  1985年初,威宁在沙子坡一带实施“人工造林”工程。伴随这项工程的强力实施,沙子坡林场造林效应初显,再加上护林工作的强力推进,30多年后的今天,沙子坡林场成为威宁坚守生态底线的最早见证。
  沙子坡的绿,不但凸显了威宁种绿工作,更凸显了威宁护绿成果。
  2018年3月11日,新华社以《贵州沙子坡林场:三代护林员守护一片“林海”》为题,作了浓墨重彩的报道:“33年前,在位于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观风海镇的一片黄沙遍地的荒坡上,第一批沙子坡林场护林员撒下松树种子;33年后的今天,2.7万多亩松树“林海”犹如一块翡翠嵌于乌蒙山间,而这要归功于护林员三代人的坚守。”
  当然,威宁人种绿护绿,不止沙子坡。三分种,七分管。威宁今天取得的所有生态成果,都与护绿工作密不可分。
  
盐仓马吃水:威宁雨季华山松造林的最早示范点 
 
  一直以来,喀斯特地貌的威宁生态环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以后,就很难恢复。如何恢复破碎的生态环境,威宁林业人一直在苦苦探寻。广大威宁林业人誓言,誓把荒山披绿装。
  在生态建设中,威宁大力推广雨季营养坨造林技术。而盐仓镇兴发村马吃水,就成为威宁林业部门组织华山松雨季营养坨造林的最早示范点。
  曾经的盐仓镇马吃水一带,土法炼锌炉铺天盖地,白天到处乌烟瘴气黑烟滚滚,晚上火光冲天,脆弱的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石漠化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干旱的二三月,大风一吹,黄沙漫漫,行路艰难。
  为了改变这里的生态面貌,还绿水青山给大自然,2002年7月份,威宁林业部门在这里组织开展了2000多亩的华山松雨季营养坨造林工作。
  这个示范点示范成果怎么样?
  初夏时节,笔者在盐仓镇马吃水看到,扑入眼里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生机勃发、绿意盎然的华山松林,10多年前栽下的小树苗,如今已经长成大树。躬身钻进林地,地上松叶层层密密,放眼四周,四周树木密密麻麻,阳光洒下斑驳的光影。
  “在我们的精心管护下,过去的荒山秃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满坡,生态效益越来越突出。”盐仓镇林业站站长朱大军高兴地说。
  这仅是威宁绿化荒山的一个缩影。数十年来,这样的场景不断在威宁大地上持续上演,奏响了威宁生态建设的大篇章。
 
草海北坡:威宁荒山绿化美化的最佳样本
 
  初夏时节的黄昏或早晨,漫步在在草海北坡,眼前绿意浓浓,远处草海绿浪翻滚,好一幅美丽的场景。看看眼前的美景,呼吸清新的空气,顿觉精神倍增。
  然而,曾经的草海北坡,却是一片荒山秃岭,几乎没有一棵像样的树,也没有一片像样的绿。
  如今,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的指引下,在草海综合治理工程的大力实施下,草海北坡摇身一变,荒山秃岭绿意浓。而且这种绿,有别于其它的绿,它是立体的绿,有层次感的绿。在推进绿的工作中,威宁更加注重美。
  据了解,草海北坡植被恢复工程自2016年12月实施以来,已经完成面山植被恢复工程大苗造林2500亩,栽种大树50000余株,各种苗木采用群落化方式,配植落叶、常绿和色叶林,形成了北岸集雨区面山地层林尽染的风景,与水天一色的的草海景色遥相呼应、构成了整体统一的自然生态景观效果,为草海的水更清、天更蓝、山更绿、地更洁、鸟更欢,大力保护草海湿地筑起了一道别具一格的“绿色屏障”。

生态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草海北坡生态建设仅仅是威宁牢牢坚守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推进荒山绿化美化的一个最佳样本。
  近年来,威宁树立“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理念,将林业生态建设作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脱贫攻坚的大产业来抓,大力发展核桃、樱桃、石榴、苹果、油茶等特色经果林,并按照“林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书写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壮丽篇章。
  同时,威宁还探索出了“新五子登科”和“五种模式”的林业生态建设的典型经验:“新五子登科”建设立体生态即“山顶种植松杉柏戴帽子、山腰种植经济林木系带子、山下抓结构调整铺毯子、富余劳动力务工挣票子、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盖房子”,实现了山、水、林、田、路、房的综合治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统筹兼顾。“五种模式”即先建后补、代种代管、承包造林、企业带动、建设移交,大大激发了大户能人、专业合作组织、企业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克服了长期以来造林主体不明、责任不清的造林难题,补齐了造林资金短缺和林业产业发展缓慢两块短板。
  此外,威宁还全面推行绿化激励机制,通过建立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明晰产权、林权流转、适度规模经营等机制,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方式共同发展,充分调动林场、企业、家庭、个人等各类主体植绿、护绿、爱绿的积极性,同时注重栽植更注重保护,强化组织领导、强化属地管理,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落实区域责任、部门责任、地块责任、管护责任,抓牢抓实天保工程、公益林保护等各类森林管护项目。加大森林执法力度,深入开展森林资源保护“六个严禁”,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筑牢森林防火安全墙,保护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威宁持续在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