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作者:高胜利 时间:2019-05-23 阅读:405
本报讯(记者 高胜利) 近年来,随着搬迁群众的不断搬迁入住,威宁建立健全易地扶贫搬迁各安置点的社区管理服务机构,建设社区办公阵地、建好党组织架构、配强配齐工作力量、优化管理方式、推进居民自治,不断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管理工作成效显著。
建设社区办公阵地。目前,威宁已建成五里岗、平山社区服务中心办公阵地,服务大厅设有合医、社事等民生窗口;建有老年活动中心等“三所”及图书室,为搬迁群众提供了文化娱乐健身场所。
建好党组织架构。威宁成立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综合服务中心,在各个搬迁安置点设立易地扶贫搬迁联络点。建立“党总支+党支部+党员”体系, 在安置点3个社区成立党总支,由党总支牵头抓总,居委会、监委会整合各类资源,根据党员自身特长和岗位特点,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志愿服务活动,逐步形成“树好一面旗(党总支是一面旗)、织牢一张网(党支部是一张网)、点亮一团火(党员是一团火)、带富一方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管理新机制,达到了“支部建楼栋、服务送到楼里、和谐相处楼中”的良好格局。目前有社区干部及民生监督干部34人。
配强配齐工作力量。威宁建立了搬出(搬入)地党组织与安置地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实行“两个一”工作机制(即搬出乡镇(街道)派一批、搬入地乡镇(街道)派一批),从有搬迁任务的乡镇(街道)抽调41名干部到安置地工作,从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中选出12名社区干部配合抓好搬迁群众的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
优化管理方式。威宁采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方式,构建“街道干部+社区干部+双楼长”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通过网格管理系统及时了解搬迁群众的思想动态、生活情况,第一时间掌握群众信息,有效将矛盾和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及时做好矛盾纠纷化解。建立了党工委联系社区、一般干部包保小区、社区干部负责网格、楼长负责楼栋的管理体系。
推进居民自治。威宁围绕公共卫生、邻里互助、勤俭节约等方面,在每个安置点建立完善社区公约,倡导和引导群众移风易俗、规范行为,广泛调动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工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搬迁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宣传、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