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四个强化扎实推进样板坝区建设
作者:杨旭东 时间:2019-05-23 阅读:222
本报讯(通讯员 杨旭东) 今年以来,威宁聚焦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八要素”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五步工作法”,以推进样板坝区建设和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为突破口,着力解决样板坝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品种单一、土地条件破碎等薄弱环节。
强化组织领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关于500亩以上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产业发展“八要素”,严格遵循“五步工作法”。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指挥长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作指挥部,下设工作组,由县级领导任组长。制定印发相关制度方案,落实县乡两级领导责任制,成立专项督查组,重点对坝区结构调整工作开展督查指导,责任到人。
强化设施配套建设。按照基础设施配套产业结构的要求,充分整合农田水利项目投入坝区,抓好以排灌渠系、集雨蓄水和提灌设施为重点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好以田间耕作道路、干道连接基地路为重点的路网建设;抓好以滴灌喷灌、棚架、塑料大棚、遮阳网覆盖等为重点的基地设施和以产品分级、包装、储藏、加工、冷藏运输等为重点的产后处理设施建设,以及销售环节中电商、物流平台构建。
强化组织生产。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样板坝区、达标坝区经营主体覆盖率100%。推进产销对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的模式,实行订单生产,制订出台了《威宁自治县农特产品促销政策(暂行)》《电商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各单位、企业积极参与,样板坝区落实产销订单0.8万亩。
强化坝区保护。落实坝区保护政策,认真贯彻《贵州省500亩以上坝区种植土地保护办法》,在城镇、园区、村庄、道路、河流、水库等容易被蚕食、侵占的地域设立界线标志明显的界桩、标识牌,样板坝区标示标牌竖立全部完成。坝区种植土地范围划定按照与其他重大建设用地互不交叉重叠的原则,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