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手“党建+”,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作者:沈光勇 寇阅 文贵 时间:2019-05-29 阅读:262
两手“党建+”,打出脱贫攻坚“组合拳”
——羊街镇双河村两个“党建+”模式引领群众致富侧记
记者 沈光勇 通讯员 寇阅 文贵
近年来,羊街镇双河村抓住发展机遇,坚守生态底线,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软籽石榴和蔬菜种植。如今,双河村群众像石榴树一样手拉手,像石榴籽一样心连心,走上一条长短结合、农旅结合的脱贫致富之路。
双河村“两委”党员干部带领全村群众,紧扣打赢“113攻坚战”目标,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索出两个“党建+”模式,“两手”共打“组合拳”,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突围之路。
第一手:“党建+”助推经济产业发展
关键词一,“党建+合作社”。这是经济发展“第一加”,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加”出了脱贫致富新征程。
2017年3月,在该村党支部和党员干部的宣传带动下,当地农户以土地、资金入股,走“村社一体化”和“三变模式”道路,羊街镇绿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运营,党支部书记刘伟责无旁贷地担任了法人代表。
这样一来,让之前各家各户零散、荒置的土地变成了资产,资金变成了股金,广大农户变成了股东,从此双河村开启了探索脱贫致富的新征程。截止2019年4月,该合作社已整合土地3000余亩。
关键词二,“党建+带头人”。这是经济发展“第二加”,发挥党员模范先锋作用,加出创业致富带头人新典范。
工作中,在农技人员、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农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外出务工人员等多个领域,选出了10余名以村支书刘伟和村主任王国兵为代表的致富带头人典型,为农民发展提供以身示范,提供经验指导。
2017年以来,上述“带头人”已向农户无偿提供经验指导100余次,解决农户技术难题50余个,受益农户达1000余人。
关键词三,“党建+自管委”。这是经济发展“第三加”,运用村民自治,加出项目推动“低阻力”。
在党支部的牵头引领下,双河村自管委把散漫的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把过去的“单家独户”变为“众人拾柴”,“单打独斗”变为“兵团作战”,“你来管我”变为“自我管理”,形成“抱团发展”命运共同体,有效降低了项目推动阻力,充分调动了全村群众产业发展积极性。
关键词四,“党建+保底收购”。这是经济发展“第四加”,加出产业发展模式新保障。
双河村两委探索“塘约经验+保底收购”发展模式,将愿意流转土地的35户村民及其50余亩土地入股村社一体化合作社并优先雇佣其作为合作社聘用劳工,土地租金每年每亩720元;对于不愿意流转土地的村民,村社一体化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种子、农药和肥料,由群众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植,合作社以“两个保证”进行统一收购销售。
关键词五,“党建+蔬菜大棚”。这是经济发展“第五加”,加出村民生产前期低成本。
在村党支部的协调下,村社一体化合作社垫资修建137个蔬菜大棚,并将这批大棚出租给土地原有农户种植蔬菜,待蔬菜成熟后保底销售给村社一体化合作社,大棚修建资金从蔬菜销售款中扣除,这极大降低了村民前期生产成本,调动了村民生产积极性。
关键词六,“党建+冷库储存室”。这是经济发展“第六加”,加出村民种植低风险。
2017年,村党支部发动全体党员向群众广泛征求蔬菜储存建议,最后由合作社建造冷库存储室,蔬菜价格低廉时,进行积压存储,价格上涨后再统一销售,这极大降低了村民的种植风险,同时增加了村民的收益。
第二手:“党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关键词一,“党建+教育”。这是社会事务“第一加”,加出接班人新风尚。
近年来,双河村村民文化素质虽然显著提高,大专及以上就读和毕业待业大学生达93人,小学就学率和初中入学率均达100%,但很多年轻人价值观念偏离正常轨道,不知感恩党和父母。并在遇到挫折时,不会找自身原因。
为改变这一窘状,该村“两委”联合辅处小学,利用村集体经济3.6万元于2018年3月将五年级(2)班设为试点班“涌泉班”。通过“涌泉班”的示范作用,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感恩孝敬得到了加强,学生的优良品质得以重塑。
关键词二,“党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社会事务“第二加”,加出农户好干劲。
该村以党员发动群众积极响应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组组通”公路建设5.8千米,完成串户路修建8.5千米,修建排水沟3400余米,安装路灯70盏,修建村级文化广场2个。
同时,利用坝区建设机遇,规划建设老王寨产业大桥一座,新建喷灌设施10余亩,充分保障全村所有农户出屋有路、回家想住,最大程度上解决农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问题。
关键词三,“党建+民生保障”。这是社会事务“第三加”,加出了基层组织好口碑。
该村以党建促民生保障,将扶贫帮困作为党组织和党员践行“两学一做”的重点内容,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员达100%,享受残疾人补助53人。
截止2019年4月竣工危房改造24户,完成下达任务的92.3%;农村安全饮水全覆盖工程已全面实施。
关键词四,“党建+便民服务事项代办”。这是社会事务“第四加”,加出干部好作风。
该村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践行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便民服务群众为己任,开办村级食堂,包村干部、村干部吃住在村,对于群众所办之事,能在村解决的,坚决在村解决,不能在村解决的,由值班人员收集后,统一到镇上代为办理,给群众办理事项提供最大方便。
下步,双河村持续以“大党建”为统领,借“党建+”模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加入新元素,增添新色彩,争取让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1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