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6-11

“萝卜支书”张立军和他的合作社

作者:陈武帅 文旭 时间:2019-06-11 阅读:227


 

张立军在白萝卜基地


  6月7日,时逢端午佳节。走进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清凌凌的白水河匆匆奔流,平坦的蔬菜种植基地里绿油油的白萝卜一直延伸到村庄的尽头。
  烈日下,白岩社区党支部书记张立军和群众放弃假日休息,正忙着采收白萝卜销往贵阳等周边城市。白萝卜种植已成为白岩社区特色产业,张立军因此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萝卜支书”。
 
1000亩白萝卜,乡亲们腰包鼓了
 
  五里岗街道白岩社区是一个拥有465户2700余人的村庄,土地肥沃适宜冷凉蔬菜种植,但一直以来群众主要种植苞谷洋芋,增收致富缺乏支柱产业的带动。
  许多年来,很多群众心里也想发展蔬菜产业致富,但都不敢冒然搞蔬菜种植,担心市场不稳定亏了。
  2017年1月,当时是社区主任的张立军决定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和另外三个同伴投资成立春天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白萝卜。
  “我们社区种植的白萝卜产量高品质好,种出来是没有问题的,大伙担忧的是蔬菜受市场行情影响大,怕卖不到好价钱烂在地里。”张立军介绍说。
  前些年张立军主要经营威宁马铃薯销售,因此在贵阳等地结识了许多商家,结识了销售方面大量的人脉。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张立军就和销售商签订合同,彻底解决白萝卜种出来卖不到好价钱的后顾之忧。
  2018年,张立军成立的合作社种植白萝卜500亩,产值7000余吨,毛收入就有360万元,除去土地流转费和务工群众的工资等投资,4个股东每人净赚了20余万元,成功带领许多群众务工实现增收致富。
  白萝卜种植成了白岩社区一块“样板田”,看到合作社的成功,群众种植白萝卜的积极性一下子高涨起来。
  做给群众看,带着农民干,张立军用实际行动成为大家致富的“领头羊”。
  今年,合作社扩大了种植规模,以每亩土地500元的流转费流转土地种植白萝卜1000亩,预计产值可达700万元以上,带动社区300余户群众走上发展蔬菜产业致富的道路。
  “第一季白萝卜,每亩产量以7吨计算,按目前的市场价计算每吨800元,亩产值5600元。一年可种白萝卜两至三季,年亩产值上万元一点问题都没有。”张立军乐呵呵地算了一笔账。
 
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今年4月,张立军成为白岩社区党支部书记,他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这些年,在张立军的带领下,白岩社区修通了袋子山4.8公里山路,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修建400余个暖心小水窖,家家户户解决了饮水难题;建起1200亩三膜马铃薯基地、1000亩白萝卜基地和200亩半夏基地,种植业撑起了群众致富蓝天。
  “我给张支书他们合作社运输白萝卜已经好几年了,一车以50元计算,每天收入300元以上,每月收入都在五六千元以上,比出门打工划算多了。” 李彦鸿是合作社基地运输白萝卜的拖拉机驾驶员,他一边开拖拉机装白萝卜一边高兴地介绍说。
  在白萝卜种植基地,像李彦鸿一样务工的群众还有很多。
  62岁的张德凤也在基地拔萝卜,她说她家把8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土地流转费就有4000元收入,自己在基地务工每天70元工资,每月务工收入就有2000元以上。“年纪大了还能在家门口挣钱,张支书他们合作社从不拖欠一分工钱,每月及时发放务工工资,真是太好了。”张德凤如是说。
  据张立军介绍,目前是第一季白萝卜采收繁忙时节,第二季白萝卜也在陆续种植之中,基地每天用工量都在80人以上,不仅白岩社区贫困户来务工,甚至五里岗街道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每天也有20余人来务工。
  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社区发展,有了优势产业的白岩社区脱贫致富的底气就足了。
  在张立军的动员下,目前白岩社区有200余名年轻人到五里岗产业园务工,既可以照顾家里又能挣到钱。对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张立军就动员到合作社白萝卜蔬菜基地务工,每天可挣70元工资,解决了近百名群众在家门就业。
  “我们社区目前还有14户4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大部分是社会兜底扶贫对象。针对这44位贫困群众,去年我们合作社每人发放500元资金,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随着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我们决定每年都拿出这笔钱来发给贫困群众,让他们享受社区产业发展的红利。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道路上,坚决不让一个贫困户落下。”这是张立军立下的脱贫攻坚“军令状”。
  白萝卜产业正是张立军敢立军令状的底气。此外,张立军还通过市民讲习所及时为群众“充电”“补课”,为社区群众讲解国家扶贫惠农政策、法律法规知识以及现代科学种植技术、乡风文明、传统美德等内容,帮助群众理清发展思路和促进增收致富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