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嘎村里农事忙
作者:马召凤 文旭 唐本黄 时间:2019-06-12 阅读:238
开嘎村里农事忙
——龙场镇开嘎村大棚蔬菜采收小记
记者 马召凤 文旭 通讯员 唐本黄

村民正在采收番茄

村民正在采收番茄
一个蔬菜基地就是一个脱贫致富平台,也是当地百姓就业挣钱的好去处,一个合作社就是一个技术培训基地,更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排头兵。
在龙场镇开嘎村,今年的夏天比以往都忙。走进龙场镇开嘎村恒大集团援建的蔬菜大棚基地内,农户们一边忙着采收西红柿一边聊天儿。只见农户们三三两两,不到几分钟就能抬出一箩筐新鲜采摘的西红柿。从大棚抬到路边,从路边抬到货车上,然后经由货车一路送到威宁县城的蔬菜批发市场。
恒大帮扶援建龙场镇开嘎村蔬菜基地共计274个蔬菜大棚,这一季主要种植的蔬菜是西红柿。时值西红柿大量上市,这个基地迎来了第一次大丰收。每天,都有西红柿从蔬菜大棚拉到威宁的市场上售卖。合作社负责人孔勇一边指挥着工人们采收装车,一边盘算着基地的收入:“从目前的情况看今年应该是个丰收年,目前我们的西红柿亩产量在9000斤左右,整个基地(种植的番茄)在30万斤左右,产值在30万元至40万元左右。”
在开嘎村大棚基地,除了西红柿,大棚里还种了白菜、小瓜、黄瓜、青椒、辣椒等蔬菜,由于番茄采收时间长,一年可以种两季,其余时间,大棚内又种上了白菜和莲花白等生长周期较短的蔬菜。长短结合,整个蔬菜大棚基地内,一年到头都可以有收成。
这样不断的轮值轮作,不仅增加了合作社的收入,对于当地百姓来说,合作社越是忙,他们能够打工的机会就越多,收入也会增加。
“我家离蔬菜基地很近,来这里打工方便照顾家中老小,我来这里打工每天有70块钱的工钱,一个月还是有2000多点,虽然不高,但是好在能照顾家中老小。而且我是贫困户,每年还有700元钱的保底分红。”贫困户陈永翠一边采收一边说道,由于和合作社的利益连接,每每合作社越忙,她虽然工作苦,但是心里却越是高兴,因为合作社忙起来意味着他们到年底的分红可能有所增加。
而对于村民杨小群来说,她虽然不是贫困户,未能参与分红,但是,合作社的成立,还是让她家多了一笔额外的收入。
合作社自从去年给农户流转土地以来,杨小群家就有4亩土地按照每亩土地400元的价格流转出去。一年下来,土地流转费用就有1600元。部分土地流转之后,杨小群直接到基地打工,每天70块钱的工钱,由于基地用工量大,一个月基本上每天都需要工人,这么算下来,一个月杨小群就有2000多元的工资。光是在基地务工,杨小群一年就可以有2万元左右的收入,这对于无法出门打工只能在家务农的她来说,是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
“我们合作社现在有274个大棚,涉及精准扶贫户有274家,运行模式是‘合作社+贫困户+基地’,每年,涉及到的274户贫困户都可以从合作社拿到最低700元的分红。”合作社负责人孔勇表示,基地的发展和贫困户产生了利益连接,农户积极工作,合作社发展才好,合作社发展好了,贫困户年底分红也会增多。对于合作社和农户来说,都是双赢的。
企业帮扶、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参与,不仅让开嘎村产业发展有了新的推动力,也让当地贫困户积极参与到产业发展当中,共享发展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