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茶香能致远
作者: 时间:2019-06-19 阅读:153
(上接1版)
一问才知道,香炉山茶园的茶十分紧俏,最近有点供不应求了!
“现在我们茶叶销路一点也不愁,和刚起步时情况完全不一样。”蔡娇回忆,她第一次接触茶是在父亲蔡定常(乌撒烤茶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从“煤老板”转型种茶后的第二年,当时在昆明上小学的她放假回家,来到父亲开的茶叶店里,当时客人特别少,偶尔进来一两个都会说:“这东西有人买吗?”而父亲十分自信,认为只要有人进来了解就是好事。
成功绝非偶然。茶园成立初期,蔡定常三番五次到贵州省农科院、遵义湄潭茶科所“取经”,同时从浙江请来10多位种茶专家,从茶叶的土质、施肥、品种、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同时,还坚持每年花高薪从浙江请来一位种茶能手,对茶园的种植、管理和生产技术进行培训。
随着管理制度、种植技术、发展规划的完善,茶园发展形势渐好。2006年,一次茶艺比赛给了蔡定常灵感,要想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种的茶,首先就要有logo,做品牌;2009年,他请人设计了“乌撒烤茶”标识;2010年,建立了乌撒烤茶的企业标准;2013年,香炉山茶园注册成立了乌撒烤茶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到2013年,十年的付出开始有了回馈,销售业绩一直稳步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公司经销商已达500余家,并且有一套完整的销售体系,产品主要销往全国各地,有部分甚至销往海外,平均每年生产3万余公斤茶叶,销售额达800余万元。
“本地人都喜欢喝烤茶,我们超市每年平均要从这里拿10多万元的货,今天主要过来带点茶具过去。”采访间隙,本地代理商祖家谊前来拿货时,顺便告诉记者。
乌撒烤茶多次在全省、全国斗茶大赛中获奖,就像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了,“现在只要生产出来,就一点不愁卖。”蔡娇说。
传承三千年历史韵味
“乌撒烤茶”品牌背后,是文化的力量。
乌撒是威宁的古称,乌撒烤茶在先民饮茶习俗里叫“罐罐茶”,现在称为乌撒烤茶。
在2005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中,威宁中水汉墓群鸡公山文化遗址发掘的古代茶罐,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而乌撒烤茶之所以名声在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用来焙烤茶叶的茶罐。
这种茶罐取材于威宁斗古乡的小米乐,是当地地底两三米深的观音粉和乌沙,砂罐用通风土法烧制,具有耐高温、排毒素的特殊功能。因为它透气不透水,用它焙烤的茶叶具有一种豆香味。
蔡定常自小生活在炉山,自然对烤茶有很深的感情,家里收藏了了大大小小好几代的烤茶罐。在他家老屋,我们亲眼见证了乌撒烤茶的“八步曲”:夜郎布阵(备具)、奢香沐火(烘罐)、鹤舞高原(烤茶)、凤饮龙泉(注水)、草海飞雪(去沫)、落隐煨茶(煮茶)、布摩施法(分杯)、索玛奉茶(敬茶),从中感受到乌撒烤茶特有的文化魅力——
一群长者围坐在火堂旁,灰黑色的烤罐置于炭火上,在均匀地烘烤致热后,蔡娇用小勺取出茶叶放入罐中,上下左右轻晃抖摇,片刻间,罐里的茶片发出清脆细致的沙沙声响,一股香气飘逸而出。火红的炭火映照在老人们脸上,大家都期待着喝上新沏的茶。旋即,经过热水冲泡后,一杯杯甘醇的茶水便制作而成,轻抿一口,倦意顿消,这承载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缕缕香茗,竟然是这样令人回味!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一家家乌撒烤茶馆应运而生,它不仅是贤人雅士聚会畅谈的地方,也成为传承乌撒烤茶文化的最直接、最朴素的所在。那一壶壶烤茶所固有的深层内涵,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转自《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