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穷窝 拔穷根
作者:缪轲 时间:2019-06-21 阅读:353
搬穷窝 拔穷根
——新发乡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侧记
通讯员 缪轲
新发乡距离威宁县城90公里,地处偏远、土地贫瘠,全乡地面切割纵深大,交通水利设施薄弱,农业生产相对落后,是威宁七个极贫乡镇之一。
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以来,新发乡党委、政府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及时成立了搬迁工作组,组建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打响一场易地扶贫搬迁硬仗。
走村入户 动员搬迁
乐居村和峨嘎村是新发乡深度贫困村,地理条件极差,土地极为贫瘠,贫困发生率高。2016年初,新发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始前期准备工作,乡搬迁工作组对乐居村、峨嘎村有意愿搬迁群众进行统计。经过统计,有意愿搬迁群众寥寥无几,这使才刚刚开始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陷入了僵局。
新发乡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负责人李强带领工作队逐户走访,发现动员效果依然不好,大部分群众对搬迁政策存在很大疑虑,拒绝搬迁。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李强联系到长期外出务工的群众高永兵,从村干部口中了解到,此人通情达理,在村民中威望很高,虽然他家境不算富裕,但经过这几年外出务工,也挣了点钱,准备回家修房,这给李强一个绝佳的机会,他眉头一纵,计上心来。在给高永兵讲解了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后,高永兵表示自己愿意搬迁,并告诉工作组员村里很多人不愿意搬迁是顾忌自己家的牲畜搬迁后无法饲养,搬上县城后担心无法养活自己,还有许多老人无法适应城里的生活。高永兵表示,自己愿意卖掉所有牲畜,支持乡党委、政府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向全村群众表示自己的搬迁决心,做峨嘎村易地扶贫搬迁第一人。
搬迁户高永兵的事迹很快传到其他搬迁群众家中,部分群众表示愿意搬迁。在李强和工作组员的说服下,峨嘎村4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5户非建档立卡户欣然签订了搬迁意向书,同意整体搬迁,与此同时,乐居村也签订了30余户群众的搬迁意愿书,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还有一部分搬迁群众顾虑太多,不愿意离开居住多年的老房子,担心进了县城没有事情做,家畜无法饲养,没有经济来源。
李强了解后,与乐居、峨嘎村“两委”走村入户宣讲易地搬迁脱贫致富政策,向搬迁户反复宣讲中央、省、市、县对易地搬迁群众提出的政策支持和倾斜,还鼓励他们搬迁后要消除“等、靠、要”的思想,通过自身的造血功能早日致富奔小康。通过乡党委、政府及搬迁工作组、村“两委”的共同努力,搬迁群众纷纷在意向书上签了字,易地扶贫搬迁动员工作顺利完成。
搬得出 能致富
时间转眼即逝,到了搬迁户入住新家时,由于搬迁群众生活水平较为困难,搬新家时很多群众基本上没有什么可搬走的东西,有几户贫困户连床都没有,看着这一幕幕,负责搬迁的李强心里五味杂陈。
怎样才能让他们稳定住下去呢?面对困难,李强没有气馁,积极向就业部门、救助部门联系。经过一番努力,上级部门给新发乡部分搬迁群众安排了适合的工作,各级救助部门给搬迁户安装窗帘,发放大米、油等物品。李强和其他工作员不定期到搬迁户家中走访,和搬迁户谈心,随时了解他们的困难,并给予解决。
拆旧房 断“后路”
根据政策要求,搬迁户搬迁后必须拆除旧房,并复垦复绿,这就是要断搬迁户的“后路”。因为只有让搬迁户对原来居住地、对原来这个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地方彻底断了念想之后,才能脱离贫困、真正致富。
虽然当初搬迁户签订了旧房拆除协议,可真正实施拆除的时候,搬迁户还是会以各种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拒绝拆除,有好多甚至以退出搬迁,拒绝拆除。毕竟这老地方的旧房,包含了搬迁户几代人辛勤的汗水,并且是在当时不通路、不通电,用人工劳力堆砌出的一砖一瓦,现在突然要拆除,阻力太大,困难重重。
在拆旧房的过程中,许多搬迁户家里还存放着粮食、家具以及给老人准备的棺木,而很多搬迁户的子女均已外出务工,这些东西的搬运问题就留给了李强和旧房拆除组的组员,他们长期给搬迁户抬棺木,搬粮食、搬家具。顶着风吹日晒,烈日暴雨下还要坚守,丝毫不敢懈怠。
能用机器拆除的就用机器拆除,有许多不能用机器拆除的,李强和旧房拆除组的组员就用他们的双手,亲自拆除,一天下来,全身是灰,是汗渍,脸也晒黑了,但他们毫无怨言。
经过新发乡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截至目前,新发乡陆续搬迁出贫困户300余户,拆除旧房200多栋,并同步复垦复绿,为新发乡脱贫攻坚决定性胜利,全面同步小康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