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镇新民村:“种桑养蚕”开启增收新模式
作者: 时间:2019-06-21 阅读:185
(上接1版)
2014年,最初尝试“种桑养蚕”的村民开始陆续获得了经济收益。真金白银切切实实握在手中,具备着最强的号召力。
2015年,新民村在玉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兴修盘山公路,补齐短板,改善交通条件,并在综合考虑群众意愿后,将桑树种植面积扩大到600亩,进一步扩大蚕桑产业发展规模。
养蚕,从幼蚕到吐丝结茧大约只要1个月的时间。蚕茧的市场价格在30至50元1斤不等。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蚕桑产业是真正能带动农户增收的致富产业。
“去年市场价格高,52块钱1斤,总共卖了3万多块钱。”56岁的邵洪梅说。
邵洪梅家里养蚕之后,她每天早上得早早出门,背着背篓去地里采摘桑叶,“一天喂三次,一次喂三袋桑叶,一袋大概四十来斤”。每天除了采摘桑叶养蚕,邵洪梅还得为蚕宝宝勤换蚕床,保持蚕床清洁,定时用石灰消毒等等,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等到幼蚕长大能吐丝的时候,还得安置方格纸槽给蚕虫吐丝结茧,蚕结茧化蛹之后,就可以将方格纸槽里的一颗颗洁白蚕茧捅出,装在袋里卖出去了。养蚕很讲究、很复杂,但是对于我来说比做其他农活轻松多了。”邵洪梅说。
邵洪梅家里种植了20多亩桑树,每天采桑养蚕,她乐在其中。
目前新民村村民养蚕的蚕种皆采取“数量预定、统一培育”的方式,村民们要先预定下一次喂养的蚕种数量,然后由指定的几户养殖户培育出来,再分户喂养。
为了推动蚕桑产业进一步规模化、科技化、商品化,新民村采取 “政府+村支+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由云南省昭通市鲁甸恒达蚕桑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并委派技术人员在村内负责技术指导,目前养蚕的农户均已和公司签订销售合同,农户不愁销路问题。新民村村两委通过讲习所、院坝会等形式鼓励村民“种桑养蚕”,在田间地头搭建平台交流经验,实现共同发展。
蚕桑产业有效盘活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让家家户户都有了致富增收的好门路。2018年,玉龙镇以新民村、大寨社区发展规模化桑树连片种植基地为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沙田、和平、新发等5个村(社区)发展桑树种植,总面积达6000亩,有力推动“种桑养蚕”这一发展模式,惠及了更多当地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