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 百姓富
作者:马召凤 祖海雪 时间:2019-06-21 阅读:199
产业兴 百姓富
——黑石头镇三河村调整产业结构助农增收侧记
记者 马召凤 祖海雪
走进黑石头镇三河村,干干净净的公路两边,一个个蔬菜大棚里种满了番茄、莲花白和青菜等蔬菜。沿着公路往前走,连片的烤烟长势非常好,田间地头,烟农们扛着锄头在锄草。往村子深处走,山坡上不适宜发展蔬菜和烤烟的地块,中药材成了农户们增收致富最为快速的产业之一。
近年来,黑石头镇三河村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用经济效益好的产业代替传统低效产业,促进了百姓的脱贫致富。
烤烟兴农 抓好优势产业
在三河村公路沿线的成片烤烟基地里,烟叶种植大户马兴卫正扛着锄头在地里头锄草。忙活一会儿他就杵着锄头站在烟叶地里,乐呵呵地盘算着今年的收成。
“去年种了50亩烤烟,纯收入接近20万元,今年我家的烟长势比去年要好,按照保守价格估计大概也要比去年增加5万元,算下来应该可以卖到25万元左右。”作为有15年烟叶种植经验的种植大户,马兴卫今年也种植了50亩,这么多年,马兴卫家从种植5亩烤烟开始,一直到今年种植50亩烤烟,多年的烤烟经验让他家的烟叶每年都长得好。
马兴卫还乐呵呵地说:“烟叶站站长说啊,我家的烟叶子今年要是卖一片到其他地方都不饶我呢,嘿嘿嘿。”多年的烤烟种植,不仅让马兴卫家一路发家致富,也让他成了烤烟种植的“技术大户”。
在三河村,烤烟作为当地一个优势传统产业,是当地农户多年来大家致富的一大主打产业。今年,三河村烤烟种植面积共计650亩,农户们靠着烤烟种植稳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产业之一。
蔬菜助力 发展新兴产业
在三河村,分布于公路沿线的不仅有烤烟,蔬菜也是其中的一大亮点产业。一个个蔬菜大棚里各种蔬菜正昂头生长,这个蔬菜大棚占地面积130余亩,虽然面积不是最大,却给当地农户打开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新思路。
“以前呢,这片种植苞谷洋芋之类的传统作物,蔬菜基地开始建立以后,老百姓看到,蔬菜换个种法也可以赚钱嘛。”村支书吴玉明说道。
在三河村,蔬菜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不仅给农户们提供了一个产业创新的样本,也给当地农户提供了就业和技术学习的平台。
“我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是帮忙管理基地,一个月有3000块钱工资,按月发放,我媳妇也在这里打工,她不像我,她的工钱是按天算的,一个月差不多能挣到1800元左右。两口子加起来每月差不多有5000元收入。”贫困户马兴良这会儿刚刚从基地出来,由于天气不好,今年农户们都给放了假。马兴良可得不了闲,他得每个棚里看看,蔬菜是不是长得好,有没有发病,这是他每天要干的工作。
蔬菜大棚的建立,不仅给马兴良提供了稳定的就业岗位,对他来说,这里更是一个技术培训基地。
马兴良表示,在基地学习到了技术之后,他也准备拿点小菜回家去试种,要是有可能,自己也愿意发展蔬菜种植。
药材致富 因地制宜能创收
“一亩半夏抵得上一百多亩苞谷。”说起中药材半夏的种植,三河村村民赵成钢一边在半夏地里锄草一边说道。这些年,赵成钢就是凭借着中药材的种植改变了整个家庭的经济情况。
以前,赵成钢种植的也是苞谷和洋芋, 一年下来,一亩地的苞谷除去投资成本也就400来块钱的收入。其实,赵成钢也明白苞谷洋芋是种不出钱来的。每年,他家的6亩多土地都用来种植苞谷洋芋,一年下来就业勉强能糊口而已。大概在四五年前,赵成钢开始尝试着试种中药材半夏,这一种,他就开始不愁了。
中药材不仅长势好,市场价格高,而且收购完全不用自己操心,以往种植苞谷洋芋需要自己去市场上售卖,现在他可不操这个心了。“我们在地里挖,都有人直接跑地里来收购,挖多少,收多少。”最近几年,半夏市场行情好,一斤半夏就能卖到十六七元左右。赵成钢一个人在地里挖上一天,都可以有2000多元钱的收入。
今年赵成钢种植了3亩多半夏,他坦言,三亩多半夏收入至少是十二三万元。
今年,三河村共种植中药材800亩。中药材成为当地农户创收的一大来源,也是三河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成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