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6-24

村里的“小胡支书”

作者:陈武帅 叶启伟 时间:2019-06-24 阅读:267




 村里的“小胡支书
——记石门乡脱贫攻坚一线干部胡钧溥
记者 陈武帅 叶启伟

  石门乡是贵州省20个极贫乡镇之一,团结村是石门乡最偏远落后的村寨。 
  2016年,年仅22岁的胡钧溥从大学象牙塔直奔脱贫攻坚最前线,从一名大学生迅速转变为一名在脱贫攻坚前线“厮杀”的“战士”,主动请缨到石门乡团结村任党支部书记,在乌蒙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腹地扎根基层、融入群众,谱写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

初到团结
 
  2016年以前,团结村村活动室是两间低矮的平房,潮湿阴暗、坍塌不停。整个村子泥泞不堪,牛粪遍地,摩托车是能开进寨子的唯一车辆。
  初到团结村,胡钧溥被村子贫困落后的样子深深震惊:村子的贫困发生率高达48%;村子里到处坑坑洼洼的,泥能淹没到膝盖,走不出五步,鞋子和裤腿上全是泥;破旧的房屋、杂乱破败的村庄,一些村民家徒四壁,家里甚至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团结村离石门乡政府驻地20余公里,从村里出发,步行要走四个小时才能到乡里的集镇,寨子里很多老人一生都没有走出村子,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山洼洼里的石门乡。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面对艰巨的脱贫攻坚任务,胡钧溥走家窜户、上山下地,在田间地头论产业,在群众会上谋发展,用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行动践行诺言,全身心地投入到了这场无声的硬仗中。
  那时候,胡钧溥平均每天走访群众的路程在十公里以上,让他在朋友圈的排行榜里,几乎每天都是走得最多的人。三个月里,胡钧溥瘦了20多斤,但挨家挨户的走访,增进了他与乡亲们彼此之间的了解,泥泞道路上走出了一条与父老乡亲们的“亲近之路”。 
  “小胡书记上任伊始,6天时间带领村两委就走遍村里的每家每户,了解群众生活实际困难和发展的心声。这个娃娃支书不简单!”石门乡的党委领导们回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