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6-28

五星社区蜕变记

作者:陈武帅 邵安乐 陶剑 时间:2019-06-28 阅读:218


   从201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3000多元到2018年人均收入突破1万元,五星社区仅仅用了6年时间。从贫穷落后的偏远村庄到脱贫攻坚“四看法”发源地,五星社区是威宁脱贫攻坚成功典范。
  “石漠化,风沙大,烈日悬空雨难下;七分种,三分收,苞谷洋芋度春秋。”这首顺口溜道出了迤那镇五星社区曾经的贫困面貌。“山青苍,水常流,五彩田园披锦绣;房屋靓,果蔬鲜,五星群众奔小康。”顺口溜的改变道出了五星社区的蝶变里程。
 
生态林:荒山变成了林场
 
  6月21日,夏至时节,走进迤那镇五星社区实施退耕还林项目种植的生态林:山顶上银色的风力发电机转动不停,山腰上竹柳、华山松、板栗树郁郁苍苍,山里人家静卧在成片的核桃林旁,一幅恬静的乡村美景映入眼帘。
  迤那镇党委副书记、五星社区党支部书记李仁兵说,这里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10年前因为过度开垦导致石漠化严重,风沙肆虐、石头裸露。如今,这里却变成了林木青青的山林,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这片生态林来得不容易呀。”李仁兵感慨地说。
  2013年,在李仁兵带领下,五星社区男女老幼齐上阵、挥锹种树,在退耕还林区域种植华山松、板栗、竹柳等生态林,在房前屋后种植核桃等经果林,一棵棵小树苗见证了五星社区群众与石漠化斗争的动人场景。
  “当时我们根据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业则业的原则,通过林业部门争取到树苗,在五星社区种植生态林2500亩、经果林核桃1000亩,肆虐的风沙终于得到控制,森林覆盖率也提高到如今的45%以上。”李仁兵介绍说。
  如今,1000亩核桃林已经开始挂果,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开始显现。为了管护好生态林,目前这片生态林交给迤那镇林业站和社区护林员专人管护,禁止在生态林放牧,并一次性给退耕还林农户发放了1200元每亩的补偿金,确保这片生态林茁壮成长。
 
蔬菜种植:菜园变成“致富园”
 
  沿着一条宽敞的产业路,开车驶入五星社区勺峨着坪子蔬菜大棚基地,种植大户陈永志正带领群众在大棚里劳作。大棚里的西红柿、莲花白、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这是五星社区调整产业结构结出的硕果。
  “千年中水三条河,赶不上一个勺峨着。”迤那镇五星社区勺峨着坪子务工群众开玩笑说,言语间满是自豪。肥沃的勺峨着坪子是五星社区最大的坝子,但一直以来种植苞谷洋芋为主,经济效益不好。
  近年来,五星社区引进江楠集团帮助建设蔬菜大棚1100亩994个,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种植西红柿、辣椒、莲花白等特色蔬菜,带动当地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我们刚刚卖完种植的早熟马铃薯,目前种植的西红柿、莲花白是第二季,再过一个月就可以上市了。”张开奎说,前不久早熟马铃薯就赚了5万多元,如今西红柿上市又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大棚蔬菜种植比以前种苞谷洋芋划算多了。(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