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强化工作举措扎实 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作者:赵琴 时间:2019-07-01 阅读:202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威宁紧紧围绕“建场所、强队伍、夯财力、建制度”四个重点,扎实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改革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工作落实。坚持把城市社区建设作为“便民、利民、为民”的重要改革任务来落实,实行领导挂帮和部门帮扶,为推进城市社区建设工作提供组织保障;通过对全县18个城市社区开展摸底调研,对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和经费保障等工作进行研究,制定下发了相关文件,对有关工作进行任务分解,进一步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业务人员经常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强化阵地达标建设,优化社区布局。通过采取调剂社区内闲置资产的方式解决了5个社区居委会无房、租房或面积狭小问题;为提升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水平,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社区工作机制,将六桥街道辖区内原19个社区调整为10个社区,解决了城市发展规划要求和老城区内社区管理不便、管辖范围不清晰、机构设置重叠等问题。
强化党建引领,推动改革创新。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对毕节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社区、进商铺、进楼宇、进媒体、进网络,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优化设置城市社区党总支18个,下设59个党支部和140个党小组,开展“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等主题教育活动632次,依托“新时代市民讲习所”等开展讲习2367场次;18个城市社区党组织累计开展组织生活会118次、主题党日1200余次;为社区党支部配备标准化建设“五件套”,进一步深化“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强化经费保障,推动干事创业。选优配强社区干部135人,从街道选派18名熟悉党务工作和群众工作的同志担任“第一书记”,实现城市社区“双书记”全覆盖;县财政每年保障城市社区工作经费、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干部报酬等,各街道拿出一定考核资金实行“考评管理”激励机制。
强化服务功能,推动便民利民。在城市社区办公阵地及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坚持合理规划、实用、节约的原则,充分借鉴和学习其它县区的经验做法,结合县情实际合理规划,严格按照有关要求,标准化建设了社区一站式服务大厅,配齐相关办公设施设备,整合建设了社区儿童之家、社区阅览室、群众矛盾调解室等社区功能室,确保既满足基本服务需求,又不造成闲置浪费。
强化制度建设,推动规范有序。制定相关文件,明确社区提供服务的项目和业务;针对城市社区建设过程中机构多、挂牌多等乱象进行了规范和清理,严格按照“一横三竖”标准设置;建立社区党组织“星级管理”考评机制,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建立社区党员“积分管理”考评机制,有效破解党员无权管事、无岗履责、无需理事等难题,强化社区党员的党章党规党纪意识,推进作用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