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7-05

乌撒烤茶:“烤”出古文化,“烤”出新产业

作者: 时间:2019-07-05 阅读:207


 (上接1版)
  “这么绿幽幽的美景,一定很适合拍电影。”2012年4月26日,“乌撒烤茶采风团”的30余位作家、诗人来到这里,贵州90后微电影编导白娴兴奋地说,“看到这种景色,我脑海中情不自禁地浮现了一幕幕生动的画面……男女主人公在茶田间眼神的交汇、茶田里的对歌、象征茶叶成长的周期般的青涩的爱情……如果这个故事拍出来,一定很美。”
  然而先前,由于众多原因,香炉山茶园一度陷入了发展的困境。2004年,蔡定常在炉山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承包茶园后,采取抓基地、重技改、保质量、上品牌的发展思路,提出了“抓技术上档次、抓质量创名牌、抓基地促发展、抓营销扩市场”的发展战略,把产品定位在中高端市场,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办起了香炉山茶园加工基地,于是香炉山茶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为了发展壮大茶产业,茶园成立初期,蔡定常还多次到贵州省农科院、遵义湄潭茶科所“取经”;从浙江请来10多位种茶专家,从茶叶的土质、施肥、品种、技术等方面进行调整;还坚持每年花高薪从浙江请来一位种茶能手,对茶园的种植、管理和生产技术进行培训。
  如今,香炉山茶园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从当初的800亩发展到核心种植面积2000亩,辐射带动周边4个村6000亩茶叶发展,其中盛产期茶林2200亩,有机茶园600亩,每年生产名优成品茶4万多公斤,解决固定用工40余人、临时用工2万余人。 
  “目前,‘乌撒烤茶’已在全国各地经销商已达500余家,分销商遍及毕节、水城、广州、济南、郑州、北京等地,有部分甚至销往海外,销售额达800余万元。”蔡定常说。
  据“乌撒烤茶”营销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时下最好的香炉山手工毛尖茶每斤销售价格可达1300元,“乌撒烤茶” 每斤销售价格可达900元。
 
乌撒烤茶:烤出独特茶文化
 
  纵观乌撒烤茶发展取得的成绩,毋庸置疑,茶文化建设和品牌化发展是乌撒烤茶成功的王道。
  2006年初,为了发掘“乌撒烤茶”文化,蔡定常邀请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促进会的专家深入当地进行考察,并在认真研究威宁历史的基础上,将饮用乌撒烤茶与现代民族舞蹈结合起来,成功培养出一支乌撒烤茶茶艺表演队,并于当年“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比赛中荣获“毕节名匠”二等奖。
  这些年来,这支乌撒烤茶茶艺表演队成绩不俗。在中国·贵州2011国际绿茶博览会茶艺大赛摘取金奖;2012年,在被称为中国茶艺表演最高舞台的北京马连道杯全国茶艺大赛上荣获三等奖;2015年,在中国(贵州·遵义)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展览会上,荣获2015年中国国际茶文化节暨茶产业博览会金奖……
  此外,刚刚过去的2019年4月,在全国茶叶(绿茶)加工技能竞赛暨“遵义红”杯全国手工绿茶制作技能大赛上,乌撒烤茶茶业有限公司蔡国威荣获卷曲绿茶二等奖、孙佳军荣获三等奖、赫朝朝荣获优秀奖,乌撒烤茶茶业有限公司荣获优秀组织奖。
  与此同时,2009年,蔡定常请人设计了“乌撒烤茶”标识;2010年,建立了乌撒烤茶的企业标准;2013年,香炉山茶园注册成立了乌撒烤茶有限责任公司。
  乌撒烤茶,烤出了新文化新产业。
  2012年4月27日,由贵州省第七届旅游发展大会威宁组委会主办,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香炉山茶园承办的“乌撒烤茶王”选拔大赛比赛中,选手们为能够将“乌撒烤茶”茶叶的“精、气、神”烤出来,把烤茶的“一抖、二摸、三嗅”发挥到极致,在“一个小砂罐、一个水壶、一个茶器皿”中,尽情地展现了烤茶文化的神韵。
  这一“烤”,烤出了烤茶王、烤茶大师、烤茶师,再次让“乌撒烤茶”声名远扬,为“乌撒烤茶”在日益竞争激烈的茶市场里夺得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一席之地”,让“乌撒烤茶”,烤出来的茶,不同于“泡茶”的味道的茶文化得以更好的保护与传承。
  如今,不但“乌撒烤茶”声名鹊起,企业所生产的茶产品先后斩获“黔绿之星——绿色消费品牌”“中国知名品牌”“中环有机茶认证”“QS认证”“贵州名特优产品”等荣誉称号,迅速使“乌撒烤茶”走出大山,走向世界。
  这些年来,乌撒烤茶“烤”出来的不止这些。
  “乌撒烤茶,是一种生活化的饮茶方式。”作家阿诺阿布说,“在吃茶时代、煮茶时代、泡茶时代,现代人饮茶,我们更多的是一个人在煮、泡,其他人在喝。而‘烤茶’即‘罐罐茶’强调的却是一种共享的、互动的过程。它让每一个喝茶人都可以,并且要求他们参与到烤制茶的过程中来,亲自体验茶文化的美好,这是一种真正的享受,已经完全融入到了生活中去了。”
 
乌撒烤茶:烤出高原新产业
 
  贵州省农村开发扶贫促进会副秘书长、作家、农村问题专家陈正源说,任何产业的发展都是文化的发展,文化才是推动产业最内生的力量。一个产品走向市场要有它的优势,与其他茶品相比,乌撒烤茶关键的点就在于其“烤”字。“抓住了这个‘烤’字,让受众看到这个‘烤’字,比其他字眼更能抓住受众的心。”陈正源说。 
  业内人士也一致认为,好的品质离不开好的器具,乌撒烤茶的味道,除了与茶叶品质、烤茶时的技艺密不可分之外,与茶具紧密相连。
  那么,乌撒烤茶,拿什么烤呢?答案是小米乐生产的茶罐,如今叫乌撒茶罐,它透气不透水,用它焙烤的茶叶有一种豆香味,是任何茶叶和茶具都不能比拟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几千年间,斗古乡牛栏江边小山村里的几十户人家,一直靠手工制作当地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陶器制品维生,几乎家家有炉、户户冒烟。昼夜灯光闪闪、炉火熊熊。挖泥声、舂碓声、风箱声不绝于耳。品种繁多,应有尽有,而数量最多最畅销的产品要算是烤茶用的茶罐了。然而,改革开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繁荣发展,外来的锑锅锑壶锑甑和林林总总的塑料生活用品逐渐取代了原始的陶器用品,小米乐的砂锅砂壶和茶罐生意也开始每况愈下日道中落。
  让小米乐的茶罐产业起死回生的,依旧是乌撒烤茶。省去繁琐的过往。如今在小米乐,自从“廖茶罐(陶艺传人廖亮清)”碰上“蔡茶叶(乌撒烤茶公司董事长蔡定常)”之后,小米乐的陶罐产业又焕发生机,迈出了新风景,成为小米乐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成功秘笈。
  “据专家考证,鸡公山出土的茶罐不仅外形和工艺与相距不到五十公里的小米乐茶罐十分相似,其用料成份也与小米乐茶罐完全相同。可见鸡公山出土的茶罐十之八九是小米乐茶罐,因为在方圆几百里的地方,只有小米乐会做这种工艺的茶罐,也只有小米乐才有做这种茶罐的特殊泥料。”作家马学文说。 
  一片茶叶,一个茶罐,一个企业,让乌撒烤茶这种文化和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