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开花红艳艳
作者:李云侠 文旭 张轲 时间:2019-07-05 阅读:220
石榴开花红艳艳
——羊街镇双河村软籽石榴产业发展见闻
记者 李云侠 文旭 通讯员 张轲

群众在基地务工

群众在基地务工
7月的羊街镇双河村和往常一样,山清水秀,绿意盎然。
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到处勃勃生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走进村里的软籽石榴基地,一株株石榴花开满枝,红的花瓣、绿的叶子,相映成趣,构成一道别致的风景。石榴树下,双河村党支部书记刘伟正带着村民们给石榴苗剪枝。
刘伟边剪边向村民传授石榴苗修剪技术:“修剪的时候,不管它发了多少枝苗,要把不健康的、长歪的全部剪掉,留着最健康、最粗壮的这棵就行了,以后长势才会好。你们看像这株,这两棵差不多直,就要把这根细点的剪掉,留粗的这根……”
围着刘伟的四五名村民边听边看边剪,手下不停,遇到新的问题立刻发问,教的耐心,学的认真,正是一堂生动的田间实践教学课。
这样的场面,无论是在双河,还是在羊街都随处可见。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双河村的村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农民也能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纷纷行动起来,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加快学习的步伐,坚定脱贫的信心,找出路,学技能,谋幸福。
双河村村支两委经过多方考察,结合双河村自身水源条件好,光照充足等优势,大力发展特色软籽石榴产业,切实拓宽百姓的增收渠道,以绿色产业引领百姓脱贫。
刘伟告诉记者,软籽石榴基地按照村社一体的发展模式开展,共种植了3000亩。同时,为了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采取林下套种蔬菜和自主培育石榴苗的方式进行耕种。
通过林下种植,不仅实现了一地三收,还充分解决了当地的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长期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刘万训高兴地说:“自从村里建起了基地,打工不用愁,挣钱也不操心,随时都有活干,也有钱赚。”
眼下正值石榴开花结果期,村民们除了管理果树,还要修剪果苗,采收辣椒,每天都热热闹闹,非常忙碌。
刘万训介绍:“随时都可以来做,基地里每天都有事情,都需要人手。” 刘万训是当地的贫困户,由于家境贫困,她每天都来基地打工挣钱,一天80元至90元不等,有了这个挣钱的门路,她说:“舍不得清闲一秒,舍不得浪费一分钟。”
今年73岁的王正美老人也是长期在基地里务工的村民,采访中她乐呵呵地告诉记者:“从我家到这里有五六分钟的路程,我像游玩一样,来和他们做点事,钱也得了,身体也锻炼了,还能给年轻人减轻点负担。”
按照王正美老人的话说,基地建到家门口,打工挣钱不发愁。老人家除了随时前来务工,还将自家的一亩多地流转给基地,她也是一边务工拿工资,一边拿土地流转费,获得了双重收入。
基地建起来以后,百姓受益,大家不仅能就近就业挣钱养家,还能学技术、淘经验。
村民袁启芬介绍,我们在里面干活,学到了很多技术,剪枝插秧,村里好多人,不仅在基地打工,自己家也种起了软籽石榴。从一两亩到一二十亩不等,大家都盼着能靠着这个新的产业发家致富。
袁启芬说:“我家也种了三四亩,村里面免费供苗给我们种的。今年都已经开花挂果了,等明年后盛产了,就可以卖了,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效益还是有盼头勒。”
羊街镇双河村石榴基地管理负责人熊明会,负责基地的管理和育苗。她介绍,以前的苗都只能往云南的基地买,很贵,今年掌握了育苗技术,育了20亩苗,除了免费给村民提供以外,还能往外面销售,很快就能见到效益。
目之所及,双河村全村四个村民组基本上适应种植软籽石榴的地块都已经覆盖了,开花的开花,抽条的抽条,长势十分喜人。刘伟介绍:“现在,全村所有的农户都全覆盖了,包括我们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也是全部种植了软籽石榴。”
特色富民产业的发展,给百姓增收脱贫带来希望。如今的双河村,在石榴基地的示范带动下,全村500余户2000余人,基本上家家户户种起了软籽石榴,逐步实现了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切实为全村的产业发展和村民的脱贫致富注入强了强心剂、吃下了定心丸,软籽石榴也逐渐成为群众增产增收、脱贫致富的“金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