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7-10

“老百姓的愿望没实现,我就不走”

作者:   时间:2019-07-10 阅读:199


 (上接1版)2.5万元的工作经费不够,他又向政府借了5万元、协调企业支持了2万元,然后按每天100元的工资请老百姓把苗种了下去。
  猕猴桃苗种下去后,还要栽水泥架,牵铁丝网,水泥架的钱县农牧局答应给,但要先建后补,缺钱的问题又摆在了马玉蛟的面前。
  “我听说昭通有个葡萄园的水泥架要卖,我马上就带人去看,心想二手的肯定便宜,哪个晓得算上运费要二十六七块一根。”觉得价格太贵,马玉蛟又去六盘水猴场乡猕猴桃基地问,“加上运费也要20多元一根,买不起。”
  几经辗转,马玉蛟终于想到一个省钱的办法:去昭通找专门做水泥架的人,把他请到村公所,包吃包住,最后谈下来的价格是18元一根水泥架,还包栽,并且约定最迟可以到今年12月份再付钱。
  为了把猕猴桃产业做好,马玉蛟还找到省委办公厅帮扶河坝村的两个党支部,请求支持。广州工商联的领导来到石门,他也去争取支持,还请单位领导帮助协调。
  在各级各部门的帮扶下,眼看猕猴桃产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马玉蛟松了一口气,紧接着又开始部署蔬菜产业,以短养长。
  “等老百姓把洋芋收了之后,我们就准备种300亩莲花白,把建档立卡的61户贫困户全部纳入进来。”马玉蛟给记者算起了收入账,“把乡政府补助的蔬菜苗、肥料、薄膜钱量化到每一户贫困户头上,作为他们的入股资金,然后由村社一体的合作社统一实施,按照村集体占10%、合作占30%、贫困户占60%的比例来分,一年大概村集体可分得6万、合作社可得10多万、每户贫困户可增收10000多元。”
  莲花白卖了,又种豌豆,村集体分到钱后,马玉蛟打算用来牵猕猴桃基地的铁丝网。
  马玉蛟告诉记者,只要后续的管理跟上,按照现在的市场价保底算,猕猴桃挂果后,村里的198户农户每户每年可增收2万元左右,再加上其他产业的收入,就家家都富裕了。
  马玉蛟一心想的,都是让河坝村的老百姓富起来。
  因为心系群众,真蹲实驻,在脱贫攻坚主战场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今年7日1日,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上,马玉蛟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荣誉称号。
  “我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接下来我还要尽自己最大的力量积极对接、争取,帮助河坝的老百姓实现他们最迫切的愿望,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和期待。”得到组织的认可,马玉蛟坦言很意外,同时也备受鼓舞。
  目前,河坝村老百姓最大的心愿是河道治理。河道治理后,不仅老百姓出行方便,还可以恢复被冲坏的土地,差不多有120亩,都是好地。
  “治理河道、恢复耕地对河坝村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我给老百姓承诺过,河道治理不开工,我就不走。”马玉蛟的态度是坚决的。(转自《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