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7-10

理想与现实(小小说)

作者:陶泽祥 时间:2019-07-10 阅读:184


   “当一名公社文书。”这是安享乐小时的一句口头禅,也是安享乐的理想。
  现在的安享乐想起那个理想来,心里就觉得好笑。当时那个年代,能够当上公社文书,就意味着捧上了铁饭碗,也意味着走出了祖祖辈辈做梦都想摆脱的农门。公社文书的概念,还是在孩提时代,安享乐所在的大队里那个唯一的“官”——公社文书泰友福回家时产生的。逢年过节之时,风尘仆仆的泰友福就会从公社回来,肩上挎着一个收音机,手上提斤把白糖、包把茶叶、两斤菜油,再加上几把面条什么的,要多风光有多风光。
  当时,安享乐正在大队小学读书。泰友福便是安享乐心中的偶像,安享乐甚至在一篇日记中写到:“我的理想是成为泰友福那样的公社文书……要是我长大后能实现了这个理想,我的这一生也就不枉自白活了。”
  安享乐在日记中所说的那个泰友福,就是当时安享乐所在大队最早出现的公社文书,是写公文、盖章、搞接待的,每天轻松愉快地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
  后来,县里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公社干部。安享乐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村里的乡亲眼光都集中到安享乐身上,自然,安享乐也成了又一代大队小学生们心中的偶像和未来的理想。安享乐也还争气,在县委党校一毕业,就分到了公社,不过不是去当公社文书,而是管公社文书的公社书记。按农村人的说法是“当官”,自然也用不着像泰友福那样每天起早贪黑去写公文、盖章、接待领导和群众。也就在那一年,两鬓斑白的泰友福在安享乐任职期间办理了退休手续,离开了公社文书的岗位。
  安享乐望着这位毕恭毕敬给自己敬烟的偶像,感叹人生的沧桑巨变。
  按常理,这时的安享乐应该知足了。可事实上,熬过了公社书记的五年之痒,安享乐发觉:还是当区公所的一把手最实惠。平时随意出入酒店,也可用公款游山玩水,还可以让亲戚朋友进好的岗位……当时安享乐暗想,理想尚若没有进步,人也就只有原地踏步。此时,当区长成了安享乐的理想。
  不过,要想当区长,也不能操之过急,还得分步进行,首先从副区长起步。
  凭着安享乐的天赋和不懈努力,又经过五年艰苦奋斗,安享乐终于如愿以偿。这时候的安享乐已步入中年,总觉得当区长也不是尽善尽美,特别是上级打招呼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上级领导要求又越来越高,落到安享乐身上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加之还要受区委书记的窝囊气,还是顶头上司区委书记好。于是,当区委书记又成了安享乐的新理想。
  在这个有数万人的区。区委书记算得上一个大官了,可不是想当就能当得了的。这期间,要通过县委组织部门、主管副书记、书记的三重关卡。但这一切都难不倒天资聪明的安享乐。经过多年如一日的不懈努力,等到安享乐刚刚四十出头时,他再一次获得成功。
  令安享乐终身遗憾的是:就在这个时候,县委副书记因受贿东窗事发,带出了一大帮陪葬的,其中包括安享乐。就这样,步入区委书记的第一年,安享乐生活的地方就发生质的改变——不是区委书记办公室,而是牢房。
  牢房里的安享乐整日闷闷不乐、无所事事。这时候安享乐有充足的时间追溯自己的理想。
  安享乐记忆里最深的竟然还是那个童年的偶像泰友福。安享乐回忆起泰友福,就想到为他办理退休手续那天毕恭毕敬给自己敬烟的情景和心情,就觉得有些好笑,但眼下安享乐又笑不出口。
  忽然间安享乐又想到:自己真要是实现了泰友福的理想,去公社当文书,此刻肯定和家人在一起,安享天伦之乐呢。
  眼下,安享乐格外渴望起这个理想来了,因自己曾离它是如此之近。要是当年实现了这个理想,今日也不会坐在这个“鬼地方”度日如年、虚度年华了。
  “唉!理想与现实,”安享乐叹息道,“总是背道而驰,常常对立,难以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