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7-12

李洵:向贫困发起冲锋

作者:罗纱 沈光勇 岳刚 时间:2019-07-12 阅读:215


 

李洵(右一)与当地群众一起在田间地头研究半夏种植
 

  李洵是大街乡党委政府的一名年轻党员干部,因工作业绩突出,于2017年选派到该乡金星村任党支部书记。
  上任后,李洵带领当地群众向贫困发起新一轮冲锋,干得风生水起。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严格按照“强基础、兴产业、助脱贫”的工作思路,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两个方面入手,真正让“六项小康行动”帮民、利民、惠民,让当地群众的腰包鼓了起来,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时下,走进大街乡金星村五组,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通村路、通组路、串户路。道路两旁是绿油油的烤烟和长势良好的半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样子。
  一大早,李洵就来到了位于金星村五组的半夏种植基地,和当地群众一起深入田间地头,用心用情呵护着半夏苗的茁壮成长。此刻,他正蹲在地坎上,跟村民讲解半夏种植技术的成长期管理。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带领村民早日“拔穷根、奔小康”,李洵经常组织当地群众召开座谈会,和老百姓心贴心交流,让当地群众从思想上脱贫,齐心协力谋发展。半夏种植基地的田间地头,早已成为他们学技术、谈发展、促增收的好地方。
  “村支两委和驻村干部,他们经常下队来指导我们,教我们搞好田间管理。”大街乡金星村五组村民王玉松说。
  李洵任金星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从小事管到大事,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结构调整,他都亲历亲为,在充分调查民生民情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好每一项与民计有关的事务。
  据悉,金星村交通条件闭塞、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单一。李洵了解这一基本情况后,带领村支两委干部,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拟定发展方案,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老百姓增产增收。
  “在农业产业发展方面,我们村种植了经果林2600亩,主要种植脆红李、晚秋蜜桃,还有苹果。其中晚秋蜜桃500亩,脆红李1500亩,苹果100亩,花椒400亩。”李洵说。
  在李洵和村两委干部的领导下,金星村老百姓改变了过去传统单一的种植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种植,采取长短结合的林下种植模式,林下种植半夏200亩、魔芋100多亩等。
  目前,林下种植已初见成效,魔芋、半夏、大蒜可实现每亩增收3000元到6000元不等,拓宽了老百姓收入渠道。
  “老百姓主要靠的是这个长短结合这种种植方式来增收致富,一般情况下每亩大蒜产值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魔芋亩产值可以达到4000元左右,半夏稍好一些,除掉生产资料和务工成本,净收益可以达到6000元左右。”李洵说。
  “半夏收益还可以,我也试种了两三亩,如果管理得好,一亩也有7000元的净收益。”王玉松说。
  产业发展起来了,李洵又积极向政府争取,加快通组路、“三化”工程、农村安全饮水等项目的实施步伐,深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已解决了全村485户,1914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惠及全村的组组通公路全部完工。
  这样一来,在让老百姓钱包鼓起来的同时,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开始,我们带领群众策划修建通组路,有的群众想不开,不愿意拿出土地来,后来通过做动员工作,才把通组毛路打通,共有13.6公里。在这基础上,又实施了通村通组路硬化工程,目前已达到全覆盖。”李洵说,“现在,三化工程也完成了265户,危房改造完成了160多户。”
  “李支书来我们村之前,水不通,路也不好。他来了以后,帮助我们一起想办法,水也搞好了,电也搞好了,路也搞好了,院坝也打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不少。”大街乡金星村五组村民王玉辉说。
  参加工作以来,李洵无论是在乡镇机关,还是在村里边,都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特别是参加了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以后,李洵更是备受鼓舞。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以更加踏实苦干的工作态度,为金星村全村老百姓找思路、谋发展、促脱贫,带领群众早日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