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谱脱贫曲
作者: 时间:2019-07-15 阅读:205
(上接1版)
目前,威宁各民主党派提出涉及民生、教育、移民搬迁、公交车整治等相关问题政协提案共4条,得到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采纳;各民主党派组建脱贫攻坚特邀民主监督组,对“统战五员”进社区活动开展民主监督工作。
在组建民主监督组中,威宁聘请民主党派成员组建脱贫攻坚特邀民主监督组开展民主监督,还将族长、寨老、致富能人等纳入乡村统战能人档案数据库,并组建乡村两级统战联盟,以开展产业众筹助脱贫、协商议事献良策、政策解读解民惑、矛盾调解建和谐、公益服务促发展为抓手扎实开展工作,不断增强乡村统战联盟凝聚力,着力打造乡村统战联盟示范点。
截至目前,在39个乡镇(街道)开展“创建镇村统战联盟”试点工作,重点打造草海、小海、迤那、牛棚、石门等乡镇 “乡村统战联盟”,实现试点村挂牌、制度上墙。健全完善乡村能人数据库建设2648人,实行动态管理、适时更新,夯实镇村统战联盟组建基础。各乡镇(街道)统战联盟政策解读组开展各类政策宣讲活动50余次,矛盾调解组调解各类纠纷20余起,公益服务组开展公益活动60余次。
此外,统战部还组织统战“五员”进社区,增加社区工作的战斗力,在四个街道开展统战“五员”进社区试点工作,重点打造了五里岗欣园社区示范点。建立了591人的统一战线“五员”人才数据库,目前,已组织“五员”中的政策宣传员、公益传递员、民主监督员到五里岗欣园社区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法律知识宣讲、交通安全、健康教育宣讲和义诊等宣传周系列活动5次。
创建特色村寨,民族团结促和谐
农闲时节的清晨,走进龙街镇大寨社区休闲小广场,总是能看到身着苗族传统服饰的女性成群结队翩翩起舞,好不热闹。
大寨社区这个龙河河畔的小村庄,共659户2770人,其中苗族192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79.6%,是一个典型的苗族聚居村落,芦笙舞、羊角酒、山歌、花衣早已成为这里的标志。
近年来,大寨社区以当地苗族文化为依托,加大对大寨社区苗族文化元素的打造和建设,建成了大寨民族文化广场,为展示苗族文化提供了平台。
在2018年国家民委颁布的第二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龙街镇大寨社区和秀水镇秀中社区榜上有名。
抓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是威宁统战系统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统战部经常开展民族政策理论、法律法规、民族知识和民族基本知识的“四项”教育和“六进”活动,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规范化、制度化。
目前,统战部正在推荐云贵乡马街村、哲觉镇论河村、五里岗街道白岩村作为省委统战部、省民宗委和省旅发委第二批省级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凝聚社会力量,同心共谱脱贫曲
长期以来,九三学社中央用心用情对威宁开展帮扶,坚持“不脱贫、不脱钩、脱贫不断线”的帮扶原则,为威宁的发展谋大计、派干部、出资金、引技术、献良策,促成了铁路、威宁机场、草海综合治理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为威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九三学社中央在“同心工程”这个最具温度和团结力量的主题下,以“智力支持、改善民生、生态建设、示范带动、助推发展”五大工程数十个项目,为威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谱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动人篇章。
九三学社帮扶威宁的成功实践,正是在威宁统战部门牵线搭桥下进行。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威宁统战部门积极开展“百企帮百村”工作,全县已联引93家企业与贫困村结成帮扶对子,带动就业8240余人,利用企业家资金、技术、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优势,带动贫困村脱贫致富。
在公益帮扶方面,威宁统战部门引导17家结对帮扶企业,通过捐款捐物、助学、助老、助残、助医等形式,实施帮扶项目22个,投入资金257.28万元,对23个村进行帮扶,受益贫困人口1204人,极大地改善帮扶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在就业帮扶方面,威宁统战部门引导54家结对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为54个结对帮扶村实施就业帮扶项目66个,投入资金1847.09万元,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或通过各种培训让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的技术,推动劳动力转移就业1723人,实现就业致富。
在产业帮扶方面,威宁统战部门引导44家结对企业通过投资兴办企业、发展现代山地特色农业、生态畜牧业、中药材产业、生态旅游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打造企业原材料产业基地等,实施项目53个、投入资金3367万元,开发结对帮扶54个村的优势资源,帮扶贫困人口3797人,提高生产力、提升附加值,带动贫困村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
在技能帮扶方面,威宁统战部门引导23家结对帮扶企业,对26个村有培训需求的1631人贫困人口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涉及家政服务、技工技师、餐饮服务、工程机械、汽修等行业类型。通过培训,让受帮扶对象掌握至少一门以上的技能(技术)和方法,实现转移就业或回乡创业,从而带动整户脱贫。
据悉,自2012年以来统一战线对威宁帮扶项目共56个,其中捐资援建项目18个,涉及资金1290.7万元;协调捐赠物资项目22个,折合人民币553.5万元;开展各类培训项目15个,培训各类人员5988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