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弟小武
作者:朱成 时间:2019-07-16 阅读:271
小武虽然和我不是一个姓,也没有血缘关系,可是我们却相处得像亲兄弟一样。
我比小武年长四岁有余,所以他经常叫我“成哥”,虽然他如此称呼我,可是他人高马大,论力气与个子,我都受之有愧,所以有时候得感谢在这个不上不下的年龄,上有哥下有弟,这是一种在“中间”的幸福与幸运。我和小武都是各自家里的次子,所以,在许多地方不谋而合,但命运的待遇却相差了很多。他经历的是寒酸的生活,而我经历的,却是一种看似“荣耀”的幸运。
还记得大伯去世的时候,小武才有十岁。刚刚念完四年级的他便失去了家中的一大片爱,一大片幸福。我当时也还很幼稚,不能读懂小武内心的哀痛与无助,我只记得,他在那几个夜里,哭了无数次,泪水都快流干了,小小的身躯也憔悴了很多。谁也想不到,在那个炎热的夏季,在小武的心里却是常人意想不到的寒冷,可能比南北极还冷,冷得心里都快要接近窒息。
当大伯的后事处理好之后,小武变得沉默寡言,忧伤的神情一直挂在他那张稚嫩的脸上,许久未见散去。与此同时,它的心里逐渐筑起了一堵坚强而又成熟的墙,这堵墙,在日积月累中变高。才短短几年,小武已经变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然而,短短的这几年,他经历的心酸与苦楚也是常人难以想到的。
大伯去世的第二年,小武的母亲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选择进城务工,所以将小武送来和我家一起住,在那年里,我们对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年纪虽小,却格外的听话与懂事。后来,小武上初中了,初二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辍学,十五岁的他便和乡里人去东北务工。
一年下来,他被北方的太阳晒得黝黑,被北方的霜雪打磨得格外的壮实。虽不曾亲眼所见小武在东北务工时的场景,但从别人的叙述中,可以想象,一个初入尘世的少年,在北方的田地干着体力活,朔风迎面而来,风沙拍打着他那张单纯而又稚嫩的脸颊,由最先的红润,逐渐变得通红,最后变得黝黑与沧桑。这一年间,他曾被严厉的老板呵斥得怒火万丈,却又只能默默地承受,无数个想回家的夜晚,只能在简陋的小屋里忧伤地度过。小武从东北的田地里回来时,还不忘给家里的长辈们带来几棵晾晒好的人参。
如今的小武,也才十七岁,但是他所经历的风霜与痛苦,比一个二十七的中年还多。十七岁的他言谈举止间都有了一个成熟大人的风范。“尊老爱幼,善良纯朴。”是乡里人对他的评价。
虽然小武踏出学校这个象牙塔两三年了,可是他不像其他打工人士一样,在空闲时间里吃喝玩乐,不像其他人一样在游戏里狂欢他认真地看着自己喜欢的书籍,《牛虻》是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每次他出远门之时,包里总会有几本沉甸甸的书,别人嘲笑他时,他却笑着回答:“你们懂啥?这叫心里的安稳,有了它们,无论走到哪里,心里都会有一种归宿。”
每次回家与小武相遇时,一声声纯朴而又真诚的“成哥”,叫得我心里有一种欣慰与安稳,这其中,又夹杂着一种无能为力的愧疚。曾经的少年,现在也依旧是少年,只是多了几分成熟的姿态,愿你所受的苦难都能被岁月铭记,愿有朝一日它们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幸运。
远去的少年,归来的青年,你是我们这辈人当中,我最敬佩的一个,没有之一,愿你以后的人生少些痛苦,多些幸运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