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7-18

“他是咱村里的好支书!”

作者:岳刚 杜应妮 时间:2019-07-18 阅读:343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失去了知觉。他醒来第一句话:“我们的路修到哪里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高位截瘫坐上了轮椅,他说:“我一定要站起来,走完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他是咱村里的好支书!”

“他是咱村里的好支书!”
——访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陈永兵
记者 岳刚 杜应妮


陈永兵在妻子的帮助下进行康复锻炼

 
  7月1日这天,全省脱贫攻坚“七一”表彰大会在贵阳隆重举行,300名基层共产党员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称号,么站镇香厂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兵也在其列。
  当天,陈永兵无法到现场去领奖,他只能撑起来坐在轮椅上,在家里通过电视直播收看了颁奖大会。
  雄壮庄严的国歌声在会场里回荡,看到优秀党员同志们一个个走上领奖台,金色的党徽在红旗映衬下熠熠生辉,陈永兵眼眶湿润了,心里特别地激动。他双手紧紧握着轮椅手柄,心中载满荣誉感,思绪又一次飞出脑海,飞回了香厂村的点点滴滴上……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
 
  2018年下半年,威宁农村“三改三化”工程是决战脱贫攻坚的重大民生大事。全县干得轰轰烈烈,香厂村不甘落后,村支两委火烧眉毛,积极加快工程建设步伐,想方设法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确保早日建成群众致富的小康路。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11月28日,陈永兵像往天一样,一大早就起来,开着自己破旧的农用车满载沙子向施工现场驶去。当到达一农户家旁边时,因坡陡路长,笨重的农用车无法前行,迅速向后倒退,瞬间翻下路旁10多米的农田里。
  “当时我感觉翻了两三转,天旋地转,方向盘一下子将我胸口猛抵,然后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陈永兵回忆说。
  在场施工的村民们看到陈永兵翻车,一边呼救一边飞奔到事故发生点,齐心协力用木棒将车门撬开,才将陈永兵从驾驶室里抱出来。
  “陈支书当时身受重伤,胸口和右手伤得最重,幸好还有一口气,我们一边打120,一边派人去通知他的家人。”在事发现场,75岁的柯增富老人一边比划着一边向记者描述当时的情景。
  “看我老公血肉模糊,人事不知,我腿一软,差点也昏了过去。”陈永兵的妻子柯四梅接受采访时泣不成声地说,“是我们的左邻右舍和镇里面的领导,大家齐心协力将他护送到县人民医院。因为病情实在严重,县医院做了紧急抢救措施,他还是昏迷着,我们连夜赶到了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将他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下转2版)(上接1版)
 
醒来第一句话:“我们的路修到哪里了?”
 
  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陈永兵的两只手被用布绑在两侧,用呼吸机进行呼吸,昏迷中的他不时想用双手去掏嘴里的呼吸设备。到第九天,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陈永兵慢慢地睁开双眼,终于醒过来了。
  “他醒来的时候还是神志不清,第一句就问‘施块的路——修——修到哪里了?杜县长(指当时分管交通的杜远仙副县长)’在大会上交待了,要——要抓紧——时间——修——’,因为伤得太重了,说话断断续续的。”柯四梅有些“埋怨”,“他心里只有村里的工作,根本没有问一下自己的伤情怎么样。”
  在ICU重症监护室,陈永兵做了五次手术,又转到康复科,医院下了两次病危通知书。
  医生把柯四梅叫到医务室里,严肃地告诉她,陈永兵胸椎脊髓损伤,造成双下肢瘫痪,大小便不能自理,接下来就是要进行康复功能的训练,尽可能让病人恢复残障的功能,最大限度实现生活的自理。
  柯四梅一家伤心透了,在贵州民族大学、威宁民族中学读书的女儿和儿子也忧心忡忡,他们躲着陈永兵哭了一场又一场。
 
  “我一定要站起来,走完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建党98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一定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我一定要站起来,走完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坐在轮椅上的陈永兵,整天思虑着村里的事儿,恨不得马上站起来,走进田间地头,带着父老乡亲们继续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迅速脱贫致富。
  这样的想法何其美好,但高位截瘫的陈永兵,至今也不知道自己能否站起来,身残志坚的他,在竭尽全力努力着,积极地做着康复训练,他多么希望自己能站起来,继续实现一名村支书、一名基层共产党员的梦想。
 
“他是我们村里的好支书!”
 
  么站镇新元村和香厂村隔河相望,新元村的一些孩子到香厂小学上学,要途经一条河流。担心雨季山洪威胁到学生生命安全,陈永兵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投资19.628万元修建了香厂村至新元村的人行桥,为学生们架起了一座生命的防护桥。
  “我儿子脑壳不好使,我们两老也老了,没有力气去干活,家里主要种植少许农作物,一样收入都没得,是陈支书救了我们,他经常把自家的大米、面条、油这些送给我们……他是咱村里的好支书!” 看着轮椅上的陈永兵,香厂村岩头组特困户潘小二老人一边说一边哽咽。 
  ……
  作为一名村支书,村里的任何事情都无小事,陈永兵任何事情都得管,那个村民有困难,他都用心用情去关心。
  几年来,陈永兵在香厂村共计走访困难群众、党员、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3000多人次,召开座谈会40余次,为老百姓办理实事好事200多件。
  作为一名村支书,陈永兵深知只有发展好产业,实现“输血”向“造血”转变,才是摆脱贫困的正确之路。
  截止目前,在陈永兵的带领下,香厂村参与种植农户有400余户,共种植花椒36余万棵,种植面积2200余亩,预计2019年能有收成,带领全村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一名村支书,一名基层党组织书记,陈永兵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同时也严格要求村两委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村两委努力奋斗,为香厂村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乌蒙高原如火如荼的脱贫攻坚战场上,陈永兵是战斗在一线的一面鲜红的旗帜,他以一名普通党员的使命,在用生命和行动书写对党的忠诚,书写着对家乡父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