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十个确保”让“扶贫牛”扶到实处
作者:马召凤 时间:2019-07-30 阅读:215
本报讯(记者 马召凤) 近年来,威宁投入3亿多扶贫资金补助给贫困户购能繁母牛,县扶贫办特出台抓好能繁母牛养殖工作的“十个确保”,不断加强和提高养殖水平,切实发挥好能繁母牛助农增收、稳定脱贫的作用。
确保购买到位。严格按照“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的原则,对有养殖意愿、养殖条件的贫困农户,必须由帮扶干部、驻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督促把2头能繁母牛购买到位,无自购能力或在规定时限内未购买到位的,由村社一体合作社统一购买发放。
确保当年能繁。所购买的能繁母牛必须确保当年内能产牛犊,对当年不能繁的,必须动员农户出售,重新购买,只有保证当年产仔,才能实现母牛自身成长的产值和牛犊的净增值双收。
确保疫情防治。各乡镇兽防站和村防疫人员要对购买的能繁母牛全面开展防疫,边打防疫边打耳标,完成一户登记一户,造册管理,建立档案,实行一牛一档管理,对购买、养殖、销售等各个环节全面跟踪。对外地购买进来的要隔离观察,从源头杜绝传染性疾病。同时要不断提升乡村两级兽防人员牛病的防治水平,从根本上降低因病死亡率。
确保饲草饲料。充分保护利用好威宁广阔的草山草坡,切实发挥好天然牧场丰富的资源作用;妥善收存、保管、加工好玉米收获后的秸杆,通过囤积、晾晒、粉碎等措施做成过冬草料;统一购买绿肥、草种发给养牛贫困户种植,全面拓展饲草供给的渠道;借助威宁大面积马铃薯、白萝卜等种植优势,对不能作为商品的进行加工,转化为饲料,提升利用率。
确保品种优良。必须保证村村有品改站,引进优质种公牛和冻精输配相结合的方法,不断优化品质,既要引进杂交品质,也要对特色品种保护和改良,优势互补,做优做强,确保效益最大化。
确保全面参保。用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户饲养的能繁母牛购买保险。每头投入40元,并保证100%全覆盖。通过保险赔偿的方法降低养殖风险,同时采取民政救助的手段,对病死、摔死等进行补助,确保及时购买到位,确保持续有效发展。
确保全部入社。村村建设村社一体养牛合作社,并充分发挥“品种改良、疫病防治、饲草储备、市场运作”的四大职能。进一步强化组织方式,所有贫困户必须100%入社,一般户自愿入社。
确保厩舍配套。充分动员农户搞好厩舍建设,做好保暖御寒、防雨防风,也要充分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结合起来,做好粪便处置,把粪便转化为有机肥,运用于大田生产,切忌粪便遍地,污染环境。厩舍的建设,采取农户自筹、银行贷款、乡镇和帮扶部门补助等方式筹集资金。
确保资金安全。对直补到户的资金必须牛到钱到,绝不拖欠,完成一户兑现一户;也不能钱到牛不到,把资金挪作他用。对合作社统购的,验收发放完就划拨到位,不克扣,同时资金管理使用依规依纪,不挤占挪用,更不贪污套取。
确保多措并举。能繁母牛养殖只是产业扶贫的一个方面,养牛的同时也要考虑就业、务工、种植、兜底等措施。要结合实际情况,能养一头养一头,多种养殖齐推进、种养结合搞互补、代养合伙一起推,不搞一刀切,不搞千篇一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