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高原
作者:方国俊 时间:2019-08-01 阅读:226
筑梦高原
——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侧记
通讯员 方国俊

五里岗D1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
3年时光,90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在云贵高原深处,在钢筋水泥之间,一路艰辛和汗水,一路拼搏和奋斗,演绎出一曲梦圆10000多名威宁易地扶贫搬迁人民安居梦的激昂乐章,诠释了中交二航人的责任和担当。
从武汉到威宁,他们舍弃了小我
威宁是国家级贫困县,位于海拔2300米的云贵高原深处。为了响应国家精准扶贫的号角,2016年11月,中交二航局威宁项目部李总、姜鹏浩、吴涛、李亮等5人,从1000多公里的武汉奔向威宁,成为挺进云贵高原的“先遣军”。
刚到威宁,没有场地,他们就在租来的民房里绘图办公;没有食堂,他们就亲自买菜煮饭,偶尔混着点方便面和咸菜辣椒。面对初期人员少、工作环境差等困难,他们既是水电工、厨师,也是技术员、工程师。
在项目筹备紧张和忙碌的氛围中,李总如同“主心骨”一样能让人沉下心来。不论是从项目筹建到项目临建,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到生活用品布置,周密策划、详细安排。身为项目领头人,他每天与员工吃住在一起,亲自上现场,联系业主,接洽当地社会关系,时刻冲锋在项目筹备的最前线。
把遗憾留给自己,把自己奉献给威宁精准扶贫的云贵高原。从接过使命的那天起,他们舍弃了小我。
在工地过春节,他们舍弃了小家
从威宁到贵阳,只有绿皮火车,时长5到7小时,而且一路都是深山,手机几乎没有信号。再从贵阳回到武汉,坐高铁需要5个小时,交通确实不方便。
工地上越忙,感觉时间过得更快,转眼间2017年的春节就要到了。
“老婆,工地上事情太多,不能回来过年了……”吴涛话音未落,电话那头的妻子开始埋怨起来。
“团年的一桌饭,团圆的一家人。回家过年,这是家中父母妻儿对工地人的期盼。你不想我,我和孩子想你啊……”埋怨归埋怨,吴涛的爱人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就这样,她带着孩子来到威宁,把工地当作了家。和吴涛一样,5名项目员工的爱人也都带着孩子一起在工地上过年。有人说,千难万难,挡不住回家过年的步伐。然后,为了保证工程建设顺畅,项目部13名员工和家属过年依然坚守在工地上。
书写“二航速度”,他们诠释了责任
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威宁重点民生工程。大山深处的老百姓盼望早日搬出大山,搬进新居。使命在肩,不讲任何条件。
2018年4月份,威宁自治县委政府要求9月30日前完成五里岗D1区项目易地扶贫老百姓搬迁入住的任务。为确保按时完成节点交付任务,威宁县政府成立了工作专班,项目部成立了工程推进领导小组,中午时间也都在工地现场办公。
为了确保按时实现老百姓的安居梦,项目部人人铆足冲劲,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突出质量精细化,坚持质量提升持续改进,把绿色节能环保理念、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全方位地运用在了建筑中,加强技术创新,履行中交二航人绿色施工、绿色建筑、绿色发展的承诺,终于在2018年9月26日圆了五里岗D1区老百姓的安居梦。“二航速度”诠释了中交人的责任,得到政府和老百姓的点赞。随后,项目部再接再厉,到2019年6月底,相继完成了五里岗D2区和2018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祥和佳苑项目的交房任务。
三封感谢信件,他们书写了担当
在威宁建设的近3年,威宁项目部用一流的作风、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效率,收到了3封分别来自威宁县委政府、县城投公司、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指挥部的感谢信,特别感谢了项目部攻坚克难的创新精神和有章有法的安全管理,书写了在筑梦之路上的担当精神。
万丈高楼平地起,桩基质量是根本。项目部针对五里岗D区地处喀斯特地貌影响成桩效率低的问题,组织成立技术创新小组。项目经理助理员欧阳振凡、技术员胥伟等小组成员,通过采取旋挖钻机施工工艺和冲击钻施工工艺相结合,发挥了旋挖钻机施工粘土层速度快和冲击钻机处理斜孔和塌孔以及溶洞速度快的优点,确保了桩基质量和进度,为高楼稳固打下坚实基础。
面对五里岗施工现场1200多人大会战带来的难度,项目安监部门马锐、王俊杰、程龙、余波等创新手机随手拍、安全协管员、安全大讲堂、安全小喇叭等安全文化的软性管理,营造“工地是我家,安全牵万家”的安全文化氛围,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就连业主也伸出了大拇指:还是你们的安全管理到位、有效!
如今,在威宁易地扶贫搬迁五里岗安置点,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10000多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告别了土坯房,住上了楼房,从“山里人”变成了“城里人”,易地扶贫搬迁搬出来的幸福感,就是对中交这群筑梦人的最好回报。中交二航威宁项目部员工又奔赴贵州云城尚品项目,继续把优良的二航人品质落实到项目的每个细节,用实效促进二航房建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在威宁人民安居梦的筑梦之路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