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8-05

威宁着力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打造“品牌服务”

作者:赵琴 时间:2019-08-05 阅读:187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威宁大力推进残疾人事业改革创新,夯实基层残联组织和机关基础工作,着力解决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问题,残疾人脱贫攻坚、创业就业工作稳步推进。
  狠抓产业扶贫提升服务水平。创建了8个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点,其中省级示范点3个、县级示范点5个,扶持322户残疾人家庭创业,发放扶持资金411.5万元;开展残疾人转股分红工作,在哲觉镇沦河村成立了威宁第一个残疾人“三变改革”示范基地,扶持20名重度、贫困残疾人。全力推进残疾人就业扶贫资金转股分红工作步伐,切实增加贫困残疾人、重度残疾人和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收入,确保在脱贫攻坚、同步小康进程中不让一个残疾人掉队;采取送教下乡、在校培训等方式,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及职业技术培训,使残疾人和精准扶贫对象有技能,近年来共培训残疾人1500余名。
  狠抓教育扶贫提升服务保障。切实将残疾少年儿童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提高全民素质,各相关部门配合,做到因人施策、一人一策,采取送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便于残疾儿童少年就近入学接受教育;认真做好普通高校招收残疾考生工作,从2017年开始,对普通高校录取的101名残疾大学生,共补贴20.2万元。继续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学前教育)”,对52名学前教育残疾儿童补贴15.6万元。
  狠抓康复扶贫提升服务成效。将残疾人康复扶贫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大局,以精准康复服务项目实施为载体,狠抓项目的落实、落细。制定出台残疾儿童少年康复救助实施细则,以0—15岁残疾儿童和持证残疾人为重点,采取各种形式实施精准康复。为12679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其中获得辅具适配4314人,康复服务率71.17%,辅具适配率78.68%;为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费药物治疗,切实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完成0—7岁贫困听力言语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48例、15岁以下贫困智力残疾少年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41例、验配助听器56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20例;加大残疾人辅助器具的配发,去年采购74万元器具分发给精准康复对象。在“九三学社”中央的关怀和帮助下,帮助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到广东第二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
  狠抓创新工作提升服务种类。积极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展残疾人服务需求调查、上门走访,实施一人一策跟踪服务,对需要辅助器具的残疾人及时配发到位,需要康复的残疾人进行登记,联系相关定点医院进行康复,扎实做到哪里有残疾人康复服务需求就跟踪到哪里;部门配合,将组建办理残疾人证工作队,深入7个深度贫困乡镇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未办理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办证;着力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残疾人危房改造、残疾人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机动车燃油补贴、阳光家园等一系列残疾人民生项目,让党和政府的温暖及时传递到残疾人身上;加强东西部协作,确保项目落到实处,让更多的残疾人受益。
  狠抓组织建设提升服务品质。夯实残联基层组织,履行职能不断提升,始终把加强建设基层残疾人组织作为发展好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保障,在全县各乡镇(街道)配齐了理事长、专职委员,627个村(社区)配齐了残协专职委员;根据相关文件,明确了乡镇(街道)残疾人专职委员的报酬和村(社区)残协专职委员的工作补贴,并完善相关待遇;在全县残联系统开展“人道、廉洁、服务、奉献”的职业道德教育,让残疾人工作队伍更好地履行“代表、服务、管理”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