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8-07

新发乡宝塔村: 大棚花卉种植 助力脱贫攻坚

作者:唐爱梅 罗纱 唐本黄 时间:2019-08-07 阅读:196


 

工人们正在大棚内种植花卉


  时下,走进新发乡宝塔村大棚种植基地,工人们正插苗、覆土、浇水,忙着种植笑靥花。
  笑靥花正名为李叶绣线菊,为蔷薇科绣线菊属灌木,集观赏价值与药用价值于一身,既可用于园林造景、庆典装饰,也可入药用于治疗哂喉肿痛等。
  发展大棚花卉种植,无疑是宝塔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
  宝塔村早年因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以种植苞谷、洋芋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低。近年来,宝塔村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借助恒大援建大棚契机,发展大棚蔬菜产业,今年又开始尝试种植花卉。
  2018年3月,恒大集团援建宝塔村蔬菜大棚基地,流转土地220亩,建设大棚264栋,150平米办公用房,同时配套滴灌机房及滴灌系统,微耕机13台,旋耕机1台,配套机耕道排水沟等。
  该大棚基地采取“企业+基地+贫困户”的运营模式,覆盖贫困户264户1176人,所覆盖贫困户可优先在基地里务工,每年参与经营分红,保底分红为每户每栋大棚不低于700元。大棚于2018年9月建设完工之后,引进贵州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目前大棚基地里主要种植西红柿、茄子、笑靥花等。
  据基地负责人朱俊峰介绍,目前基地共有42栋大棚种植西红柿、31栋大棚种植茄子,剩下的大棚计划种植笑靥花。
  “在我们开展市场调查的过程中发现,笑靥花有比较高的观赏价值,用途广泛,新娘的花冠装饰以及商场开业等都经常用到这个花,市场需求量很大。在种植之前,我们已经和云南商家签订了合同,采取订单种植的方式,不愁销路问题。”朱俊峰说。
  大棚内发展蔬菜产业以及花卉种植,极大地带动了当地剩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业。
  宝塔村村民郑玉香说:“我家有半亩地流转在大棚基地里,1亩地每年流转费收入是500块钱。我在这里做了2个月了,每天70块钱,这里离家又近,又能照顾到家里。”
  郑玉香一家是贫困户,除了土地流转收入、务工收入,年底时还能拿到不少于700元的分红。
  在基地里务工的多是当地农户,尤其以建档立卡贫困户、老人、妇女居多。
  朱俊峰说:“一般情况下,我们采摘的时候,务工人员都在50人左右,平时负责大棚管理的工人也有20人左右。”
  大棚基地发展花卉种植,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为当地农户解决了就业难题,他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基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还吸纳了外出务工人员陆续返乡就业,在基地里学习种植技术,向着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朱俊峰说:“我们在种植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在培训的时候由技术人员做示范,手把手教会工人种植技术以及管理知识。这种方式既提高了工人做事效率,也保证了花卉的成活率。”
  原来外出务工的胡义学现如今回到家乡,在基地里务工,每个月有3000元的收入,胡义学说:“打工钱也不好挣,现在回老家在基地里务工,收入和出去打工一样多,还可以学点技术,以后可以在家乡继续发展下去。离家近还是好,可以照顾老人和小孩。”
  基地下一步将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业发展结构,种植经济作物,为当地农户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让当地贫困户早日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