坝子建成“菜篮子”
作者:祖海雪 时间:2019-08-07 阅读:246
坝子建成“菜篮子”
——麻乍镇戛利坝区蔬菜基地建设见闻
记者 祖海雪

当地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工

当地村民在蔬菜基地务工
今年以来,麻乍镇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在戛利坝区因地制宜,发展“短、平、快”绿色蔬菜产业,把坝子建成“菜篮子”,老百姓有了增收致富的钱袋子,拓宽百姓增收致富渠道的同时,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盛夏时节,走进麻乍镇戛利坝区,到处是一片绿色盎然的景象。在道路两旁的坝区基地里,几十名村民正在田间地头劳作,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拖拉机的轰隆声在坝区基地不绝于耳,村民马关露正娴熟地开着犁地机在基地里来回穿梭。由于有驾驶技术和种植经验,他成为基地里第一批参与务工的村民。
“我在基地主要是搞运输,工资每天100元,我们不用出远门就可以有工作、有钱赚。”村民马关露说道。
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戛利社区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引进湖南元江洞庭顺发有限公司,大力调减传统农作物,发展综合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特色蔬菜产业。在戛利坝区流转土地,种植2000亩红菜苔,由政府付给村民每亩流转费600元,辐射带动周边戛利、箐岩两个社区村民。
戛利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彦才说:“我们全村1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解决了就业,同时在一、二、三组涉及农户365户1650人也可以在基地短期就业,增加收入。”
目前,在戛利坝区红菜苔种植基地里,每天在基地务工的村民多时达到七八十人,少时也有四五十人。基地优先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土地流转农户进来务工,实现了务工收入和土地流转费双重收入。
湖南元江洞庭顺发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罗达初说:“在这里建设蔬菜基地是双赢的。一方面,这里土地条件和用工条件较好,方便基地标准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另一方面,能带动基地周边贫困户就近就业、脱贫致富。”
据介绍,下一步麻乍镇将以坝区蔬菜种植为示范点,做大做强特色支柱产业,不断扩大种植面积。加大对农户农业技术的培训力度,让群众熟练掌握蔬菜种植技术,吸纳更多村民加入基地,通过发展蔬菜种植增收致富,加快群众脱贫步伐。
“在戛利社区,我们流转了2000亩土地作为湖南元江洞庭有限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公司见效益后,除返还政府的600元土地流转费以外,每亩每季还将拿出300元给贫困户分红。下一步,我们将推广此模式,争取每个村都建设基地,推进产业扶贫,助力群众脱贫致富。”麻乍镇镇长谢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