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8-13

吕清国:不放过任何一个增收机会

作者:李云侠 文旭 时间:2019-08-13 阅读:205


   在吕清国看来,搞脱贫,要像猫抓老鼠一样,既要有敏锐的洞察力,还得有足够的耐心,出手还必须精准。
  吕清国,东风镇格书社区党支部书记,在村里工作7年,任党支部书记两年,熟悉社区每一寸土地,社区860户3987人,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摸得门清”,对社区79户307人贫困户的情况更是“了如指掌”。
  记者采访时,吕清国和社区主任李广学正在东风镇格书村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基地里指导村民翻种莲花白。
  吕清国正在指挥村民:“管道要拉在苗上,不要弄歪了。莲花白浇不到水,一天就蒸死了。”
  微耕机在前面的棚翻地、起垄,务工的妇女们就在后面插苗,其他的村民负责布置滴灌管道。三组人井然有序地耕作着。
  这片蔬菜基地处在平坦的坝区,平均海拔1800米左右,小区气候非常好,距东风镇高速路口5公里左右,且基地旁边就是常年奔流的格书小河,气候条件、水源条件、交通条件都十分占优势。基地
  这样的土地对于一心谋发展,促脱贫的吕清国和格书社区两委班子来说无异于“聚宝盆”。
  吕清国说:“这个基地共流转了100亩地,112个大棚,我们一年种三季,上一季种番茄、黄瓜这些,这一季正好种莲花白,等十月份莲花白收完了,我们又种早熟马铃薯。”
  土地不歇气,务工群众就要连轴转。这一转,盘活的不只是土地经济。
  正在插苗的务工妇女蔡定姐告诉记者:“正月基地开始种蔬菜就到这里打工了,60块钱一天,一个月下来也有两千块钱,对我们这种出不去打工的老人来说,这个基地真的太好了。”
  据悉,该基地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方式进行运作。由龙头企业——开心农业负责提供种苗、技术和市场销售,合作社提供劳动力和管理,贫困户有的拿每亩600元的土地流转费、务工费、分红,没有土地在这边的就拿务工费和分红。由于蔬菜基地用工量大,常年需要10余名群众搞种植,高峰期需要三四十人,这又解决了部分群众就近就业的问题。
  正在犁地的村民梁西聪告诉记者:“我在外面打了五六年工,长期东奔西跑,差不多跑遍了大半个中国,虽然赚了点钱,但是心里空落落的不踏实。这两年扶贫政策好了,吕支书动员我们回家来搞产业,我就回来了,在基地入了3万元股金,效益好经济好一点,不好的话就算是帮自己干活也没啥,家里人都在一起,感觉稳定多了。”
  梁西聪不仅是基地的股东,还是管理员、技术员、机械手,可谓是基地里的“多面手”,李广学笑说:“他是股东,参加分红不算,我们每天还得开他120元的工资。”
  吕清国介绍,今年,他们还要再扩大规模,再向村民流转200亩地来种蔬菜。
吕清国对产业算得“贼精”。说完了坝子,他又“盯上”了坡地。
  他指着环绕村子的坡地告诉记者:“这些坡地我们已经种上了400亩板栗,200亩核桃。核桃去年就已经挂果了,等明后年到盛产期我们村民就又有一笔收入了。”
  除此以外,村里还发展了小龙虾养殖、能繁母牛养殖等产业。
  村里的资源,全部挖掘利用起来后,吕清国还是觉得不够,“脱贫必须要把所有能利用的资源都用起来。”
  有想法就会产生新的思路。
  这不,吕清国带领村支两委又引进了“六盘水红山包装有限公司”到村里开起了威宁分公司。还带动引进了举辉食品加工厂。
  他对引进的公司开出的必要条件是:“你必须用我村里的人当工人。”
  现任六盘水红山包装有限公司威宁分公司包装厂长的李景富告诉记者:“2016年11月村里引进这个厂以后,我就进厂当起了普通工人,一个月两千多块钱。经过自己的努力,现在担任厂长一职,工资也提升到4000多元。太谢谢支书他们了。”
  据悉,村里引进的两个加工厂,从管理人员到普通工人全都是格书社区群众,目前用工30余人。
  六盘水红山包装有限公司威宁分公司总经理刘华介绍:“现在工厂逐步走入正轨,口碑逐渐打出去了,订单量在不断增加,工厂效益也有所提升,我们准备继续扩大规模,用工量还将继续加大。”
  吕清国笑着接话道:“工人你不用愁,我们村多的是。”
  解决了部分群众就业问题不说,吕清国还盯上了新引进的举辉食品加工厂原料供应这条线。
  他说,以后你发展起来了,你们公司需要的番茄、辣椒等原材料我们村里可以和你开展订单种植。
  吕清国信心满满地说:“我们力争通过产业发展脱贫一批,企业用工带动脱贫一批,培训外出务工脱贫一批,想尽千方百计,确保全社区群众按时脱贫,过上幸福的小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