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积极探索易地产业发展新路子
作者:訾昌旭 时间:2019-08-21 阅读:226
本报讯(通讯员 訾昌旭) 近年来,威宁大力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业,积极探索易地产业发展新路子,通过推进蔬菜产业富民强县。
通过到宁夏、云南等地考察学习,灵活借鉴兄弟城市发展蔬菜产业经验,扩大蔬菜产业生产规模,积极打造集农村产业调整、易地产业扶贫、产销一体化的新型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以草海镇、双龙镇等为中心的冷凉蔬菜基地;以牛棚镇、迤那镇、麻乍镇等为中心的春提早、秋延迟蔬菜基地;以中水镇、玉龙镇、哲觉镇等为中心的越冬蔬菜基地。
采取政府投入财政扶贫资金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资金折算成股份的方式,将资金投入量化到贫困户,实现所获利润由县农投公司和经营主体及贫困户按比例分成。同时,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确保收回生产投入的前提下,蔬菜基地纯利润按照4:6的比例进行分成(经营主体占40%,县农投公司占60%),其中55%由县农投公司分配给未脱贫的贫困户,3%作为农投公司管理费用,2%分配给基地所在村集体。
由县农投公司牵头,分别与开心农业、同心弘盛公司、金丰公社等有种植需求和管理能力及市场营销渠道、且长期从事蔬菜种植销售的经营主体合作,采取合同、契约的方式约定各方权利义务,具体负责县城周边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的管理运营。初步形成了规模经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展了订单农业,促进了农产品商品率的最大化,增加了经济效益,推广了农业技术,有效地实现了小农业、大市场的有机联系。
通过与现代物流产业集团等有实力的国有企业战略合作,在现有农村学校营养餐蔬菜供应的基础上,积极打造国有全资或控股的校农对接运营主体,将威宁25万学生和散乱的42个配送点进行集中整合,形成强大的蔬菜内需市场,与威宁蔬菜基地实现订单链接,形成订单式农业,打造一个政府可控的蔬菜消费市场,推动威宁蔬菜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市场化发展;同时,通过内循环和外循环双驱动,为威宁6.5万亩蔬菜基地和正在建设的10万亩蔬莫基地提供充分可靠的市场保障,实现威宁蔬菜基地产品基本完销,增加农户收入,推动形成以蔬菜为主体的全省农产品大市场、大流通、大调度、大统筹格局,为决战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据了解,今年威宁计划种植蔬菜120万亩,当前已经种植88.74万亩。预计到2020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将达150万亩(其中夏秋蔬菜种植面积100万亩以上),总产量突破550万吨,总产值达55亿元,建成优质商品蔬菜示范基地60万亩、实现商品化率90%以上,大宗蔬菜生产基地60万亩、实现商品化率80%以上,零星种植30万亩、实现商品化率70%以上,各类蔬菜种植良种覆盖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