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8-23

村里没有梳妆台

作者:杨昌雷 时间:2019-08-23 阅读:225


 1.
  村里没有梳妆台,这是我还未来到烽火之时就已经预料到的。当然,连梳妆盒也不会有,这也在情理之中。
  从未奢求能有多好的条件,一屋一床、一水一电就已满足简单的需求。
  不可否认地说,梳妆台与梳妆盒于我而言,沾不上半毛钱的关系,我不可能在工作中把自己打扮得花姿绰约、招蜂引蝶。亦不可能在工作之余把自己弄得非男非女,除非我有李玉刚妖娆的身段和林妙可银铃般的声音。
  但是所需必有所用。

2.
  翻看签到表,上面已有二十五个签字,加上空白的三个周末,说明我到任烽火已有一月的时间。
  八月到七月,再从七月往前推两个月。时间指向五月,那时我的孩子才满两个月。清楚地记得,是在孩子满六十天的那个下午接到组织部门电话通知的,要求我下沉任烽火第一书记,等待上级组织部门批文同意。
  妻问:你走了我和孩子咋整?
  等着看吧!我模棱两可地回答。
  妻没回话,我亦没多语。只是在沉默中将车融入滚滚车流,往家的方向前行。
 
3.
  荣康局长打电话给我说:你去吧,这是我经过多方认真思考决定的,我知道你目前存在很多困难,但相信你能克服。
  我告诉妻,烽火还是得去,没有讨价的条件。
  妻不言,只是对着镜子独自梳妆。
  其实我也清楚,抛下妻女个人前往,家中无人照看她们母女;带上妻女一起,又怕条件着实不允。在两难之间,是一份信任和责任决定让我克服困难到位。
  文件下发的第一周,带上简易行李来到烽火,在村办公室一楼腾了一间房屋作为安居之所。有床有被,有水有电,还算心安。在电话中我告诉妻,条件比我们想象的要好,虽不是以天为被,以地为床那般短暂的浪漫,但也能在蛙叫虫吟的夜里睡去,在鸡鸣鸟语的清晨醒来。
 
4.
  第二周,决定携妻女前来,尽管村里没有梳妆台。
  妻将她和孩子所需的物品塞满一车,包括婴儿车、纸尿裤、换洗衣服、床单被子,加上锅碗瓢盆,还有心爱的梳妆盒。
  连副驾驶都未能幸免,装满了整个空间,一副搬家的样子。
  安全送妻女到达村上,卸下物品,妻重新铺了床,打扫了房间,把镜子挂在墙上,下面摆上一张陈旧的办公桌,将梳妆盒放在桌子上面,成为简易的梳妆台。
  简陋却不失真。美好的自己在任何环境下都应该得到体现和尊重。
 
5.
  女人爱美,妻不例外。
  但很多时候的美并非体现在美貌的外表和娇嫩的容颜,还有对对方工作的支持上。
  我知道,亦有很多女性“抛夫弃子”来到一线,她们同样在没有梳妆台的村里工作,和其他干部一起走村串户,了解真实民情,掌握第一手资料,展现出巾帼不让须眉的风采。
  于是梳妆台成为照亮我们驻村干部工作是否尽心尽力的一盏明灯,成为我们检视工作成败的一面镜子。
  美与不美,自在人心。没有梳妆台,也求无愧于心。
 
6.
  在梳妆台的镜子里,眼里只能看到衣冠是否楚楚、边幅是否整齐的我,却无法看到我工作的得失。
  我真正需要的是在别人身上看到我的得失。所谓“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是矣。
  妻在村里需要一个梳妆台,她希望随时都能将她的美展现给别人。可村里没有梳妆台,她只能用行动证明她的另一面的美。
  我在村里需要一位领路人,我希望能在需要的时候有所请教。可村里没有专门的领路人,每一位实践者都是领路人,他们都有自己所欠缺的一面可供学习,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陷。
  村里没有梳妆台,社会全是梳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