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8-26

盐仓镇:药材飘香 致富门开

作者:毛宁 李继航 邓碟 时间:2019-08-26 阅读:195


   盐仓镇划属威宁脱贫攻坚第三战区,近年来,盐仓镇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当地土壤、气候环境等自然优势条件,大力发展中药材种植,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走进盐仓镇高峰村的草乌种植基地,远远地就看见紫色的草乌花在微风中摇曳着婀娜的身姿,似是在欢迎远客的到来,靠近,一股淡淡的药香沁人心脾。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基地里的300亩草乌都是今年4月份种下的,草乌长势快,三四个月就能开花结果,花期一般在七八月份, 十一、二月份就可以采收。
  本村村民费文科,看着基地长势喜人的草乌,见猎心喜的他除了给基地打工以外,自己也种上了一点。
  费文科告诉记者:“去年我家种了一万多块钱的草乌,收了三万多块钱。今年除开在合作社务工,我自己也种了些,长得很好。”
  以前的高峰村产业结构单一,老百姓多以种植传统农作物马铃薯、玉米为生,收入少,产量低,生活水平一直不高。2016年,村民费开学在外闯荡时发现了草乌的价值,他发现高峰村的自然条件也很适合种植草乌。当年,他在家人的支持下,引进草乌试验种植,不成想,效果很好。同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费开学和朋友合作成立了高峰村生态畜牧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经过三年的不断摸索,以及市场调研采、收、售等环节的经验累积,费开学决定把草乌的面积再扩大。
  费开学告诉记者:“第一年是基本上试种,第二年小规模种植,经济效益很好,于是今年种的比较多一点。”
  一个人的发展不叫发展,合作社成立以后,费开学积极动员本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到合作社参与草乌种植,鼓励他们到基地务工。
  建档立卡贫困户张才芳,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从合作社拿到土地流转费,自己也在基地务工,每天领着工资,好日子近在眼前,每天想到此,他都要了呵半天。
  张才芳说:“自从他们成立了合作社以来,我家的土地被合作社流转了大部分,我们收点流转费。平时还在基地里面跟着务工,挣点生活费,一个月可以拿到五六千,还是可以的。”
  目前,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周边12户贫困户,在基地上务工的老百姓,每天有80至100元务工费,参与土地流转种植的,合作社给予补贴,药材成熟后统一回收销售,收入增加了,老百姓也不愿到外地务工了。
  据悉,草乌每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每公斤12元,每亩产值达到8000元左右,仅今年,合作社的300的草乌收成就可以达百万元;再加上500亩的其他药材续断、云木杳、以及秦胶、重楼等,今年的收益可观,将更进一步带动村民发展。
  伴随合作社发展蒸蒸日上,合作社将吸纳更多贫困户就业,并且下一步合作社将选址建设厂房、扩大人工、购进设备,继续扩大规模和品种,走出一条自产自销模式,为村民打开致富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