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8-27

论卯旭峰散文诗的自然感受力(跋)

作者:聂晰 时间:2019-08-27 阅读:230


   温润,这是我对卯旭峰的第一印象,也当真是人如其文,他的散文诗总体上给人一种清风拂面,沁人心脾之感。卯旭峰的大多数散文诗如青春呓语,也如遥远的童年回忆。他通过强烈的自然感受力,宣泄情感,体现对记忆、生命的观照,寻找某种精神上的慰藉,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
  在卯旭峰的早期创作中,文字多是关注自我内心的情绪,更多地是向内的,是不可避免的内在情感的需要。而他当下的写作多关注乡村、关注现实,不断地向外部延伸,而又不缺乏对内心的关注和内在情感的细腻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对内和对外的互通性。这也在充分地证明卯旭峰在不断地开拓着自己的视野和更新自己的诗歌观念。而在更新的过程中,对自然感受力的表现始终贯穿着他所有的诗歌。
  自然意象的灵活运用是卯旭峰散文诗的一大特色。遍观卯旭峰的诗歌,几乎都与自然风物和地域名称有关,不作过多的思辨,却是诗人向内的情绪感悟。而且其所描写的意象几乎都与自然景物有关,诗人以其细腻的观感和灵活的笔触把自然景物与自我的情感体验融为一体,二者相辅相成。在对时节变化、外部自然环境感受的敏锐把握中,描绘了一片盎然的“繁花”场景,凸显出其强烈的自然意识,在自然的描绘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卯旭峰的诗歌中具有某种“灵性”,这种特性是通过自然的灵性所赋予的。例如在他的诗歌中,不断地去叙述“花事人语”,其实在一定的意义上,他是通过借助自然的灵性去表达人无法言说的情绪。例如在其诗歌中对“花事”、“花开花落”、“花朵”、“花瓣”等意象的反复运用,在某种程度上营造出一种妖娆的意境,却不似李金发的颓败,呈现出一种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关怀生命的情怀。通过对意象的调用来唤醒情感,与“花”等自然意象形成一种情感交流的机制,甚至把植物等当做启发诗人的一种媒介。诗人对身边自然景物的感受能力极其强烈。例如在其诗中,“和一株植物相处,是一件微妙的事。一株小小的滴水观音,与我相濡以沫,常常被我忽略,但似乎比我更懂得生活”。在卯旭峰的散文诗中,类似这样的表达尤其多。这在当下这个情感冷漠的时代,卯旭峰对自然强烈的感受能力是尤为难得。感悟自然,这是人最朴实灵动的情绪,在电影《阿凡达》中,电影的主人公通过某种触角的连接来交流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即可完全体会彼此的感受,吸收自然的精华,这种触角的存在联通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人类是不具有这种直接可以体验情感的器官,而卯旭峰的散文诗试图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在自然意象上,通过语言和诗歌的描写来达到情感和心灵的共通和一种人生的追求。如“慢慢发现,我才是一株安静的植物。在万物争荣、草木竞发的春风中,尚且无知无觉,无欲无求。”和“在百无聊赖的时刻,能与一株植物进行心灵沟通,何尝不是一种幸运。”等描写比比皆是。更有意义的是,在对自然植物生命的关怀,体现出一种对万物众生生命的终极关怀。如“我有罪。我和大家一样,对一株鲜活的生命漠不关心。突然觉得自己有罪。无意间参与了一场谋杀”、“这些卑微的小鸟,无知无畏,至死都还不忘飞翔”“脚步,轻轻。漫步在果香四溢的苹果园,得小心翼翼。苹果正在枝头小憩,别惊扰它们。这些甜蜜的生命,正惬意在最后的时光”等等诗句的表达。他通过对微小生命的观照来反思自我的行为,对所有生命的思考,来追问生命的意义。在卯旭峰的诗歌中,自然的感受力就像是一锅汤的盐一般,既是必需品也是一种升华。
  卯旭峰散文诗的真实自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对情感、生命的体验,对自我精神的追求,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蕴含着一种芬芳的气息,并将其内化为诗人的生命体验。他的散文诗中充盈着浓郁的抒情性,诗人惯于观察身边的景与物,把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其中,但其诗歌创作也应该注意避免走入过分抒情的窠臼,过分的情绪表达容易走入“滥情”的境地。我认为散文诗的未来是审美与审智的交融。从卯旭峰当下的散文诗写作中可以看到,诗人也意识到了自己情绪过分表达的这个问题,在他目前的散文诗中,诗人也在努力地克制自我情绪的表达。善感多思本身是其诗歌的特色,但同时也是其诗歌最大的桎梏,所以中间的度还需要卯旭峰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地探索。
  尽管当今散文诗或者说诗歌在社会层面上来说已经边缘化了,诗人也更多地转向了向内的自我表达,但是毫无疑问,诗人们仍然在尝试着把自己诗歌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社会层面。甚至自我的某种表达中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社会层面的表达。例如在卯旭峰的自我表达中,仍然不乏对社会层面,如离开乡村后对乡村的依恋、以及乡村在城市进程中面临的困境等问题的探讨,这是诗人情感上无法避免的主题和意象。
  纵观卯旭峰散文诗的创作历程,诗人在不断的探索中对情绪和意象的把握能力已经日臻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黄恩鹏在《散文诗文本研究与审美思考》一文中从古到今,从西到中的各个散文诗写作中推论出散文诗可以成为大文学,相信在卯旭峰等诗人辛勤的努力下,散文诗会走向更好的未来。
  (聂晰,1991年生,威宁人,文学硕士,毕业于贵州民族大学,现居水城。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为《黔西北诗人群研究》,诗歌入选《百草集》和《21世纪贵州90后诗选》、《威宁诗刊·少数民族诗选》,发表有《贵州彝族女诗人安履贞诗歌研究》、《何天洋诗歌的审美新指向》、《徐源诗歌的苦难聚焦和生命意境》、《新世纪威宁新诗概观》等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