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基地务工忙 群众增收有希望
作者:卯龙艳 唐本黄 时间:2019-08-27 阅读:181
大田基地务工忙 群众增收有希望
——双龙镇蔬菜大田种植基地产业助力群众增收小记
记者 卯龙艳 通讯员 唐本黄

务工群众正在领取工资
近日,走进恒大援建双龙镇水潮社区蔬菜大田种植基地,822亩大田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务工群众正在忙着锄草、栽种,好一片忙碌景象。
据了解,该大田基地由恒大集团无偿投资援建并引进上下游企业—江楠集团运营管理,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形成供产销一体化经营;贫困户以恒大援建基地及配套设施入股的方式进行分红,也可通过在基地务工获得收益。
今年57岁的王正正是双龙镇水潮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家有80多岁的老人,老伴已去世多年,虽有三个孩子,但两女儿已出嫁,家里负担重,儿子虽在身边,但身体一直不好,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就压在她一个人的身上。她说:“出去打工吧,年纪大了也找不到好的工作,加上家里的老人也没有人照看,不去找活干呢,家里的生活开销又是一个大问题。所幸,得益于政府的好政策,2017年通过恒大集团在我们水潮这里援建了大棚大田基地,我也在基地里找到了一份工作,如今的我已经完全没有了这份担忧,天天在家门就可以实现就业。”
在蔬菜大田种植基地她一边忙碌一边还给大家算了一笔经济账,这个年纪,在外面打工,没有文化,只能做一些基础的工作,一个月最多1800元的工资,再除去一些基本的生活开销,最多也就攒下1000块钱;而现在,在家门口的基地打工,每天80块钱,一个月下来简简单单就能拿到2000多块钱,最重要的是能守着家里,照顾老人。
同在基地务工的赵美菊兴奋地聊起了她的情况,她说道:“我家里有3个仍在上学的孩子,老伴由于生病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里做一些基本的农活。在基地没建立之前,我只能在家里种植苞谷、洋芋等农作物,由于土地贫瘠,每年的收成仅仅能维持基本生活开销,孩子上学的费用都要东拼西凑。自从基地建好之后,我就一直在基地打工,每个月收入都有2000多元,平时不上班的时候,还可以照看家里,现在孩子上学的费用完全不用操心,还可以随时给他们买点好衣服。”
据江楠公司双龙大田基地负责人介绍,这片土地在建成蔬菜大田基地之前一直都只是老百姓种植玉米、土豆,经济效益低不说,因地势低洼,到了雨季还容易受灾。自恒大集团帮扶以来,不仅援建了蔬菜大田基地,化整为零,让老百姓的土地释放最大的效益,还建好了排水沟渠,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因为天灾导致农民一年到头的辛苦打了水漂。相比之前种植的玉米、土豆,现在种植的红头葱、香菜、迟菜芯、夏阳白等,经济价值也翻了好几倍,长期持续下去,当地老百姓的生活也就有了奔头。
眼下正是基地个务工群众发工资的日子,记者见到水潮社区的李金凤时,她刚好领到了这个月的工资。
“我在这个蔬菜基地务工有一年多了,这个月家里的农活比较多,我也是趁着农闲来做工,工资才1530元,做得多的时候基本都是2000元以上,一年几万块钱还是有的,为家里带来了不少收入。”李金凤一边数着手里的工资一边告诉记者。
企业帮扶有后劲,合作社带动有技术,农户打工就业有去处,贫困户年底能分红。 “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让这片大田逐渐走出了特色产业和农户脱贫相结合的特色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