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8-28

贵州威宁:蔬菜“出山”天地宽

作者: 时间:2019-08-28 阅读:194


(上接一版)
  通过对接多家蔬菜产业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种植,威宁冷凉蔬菜有了广阔的销路。近段时间以来,“三白”蔬菜源源不断运向北京、上海、广州、成都、贵阳等省内外市场。朱锦锋说,产出的第一季白萝卜曾卖出过每吨2800元的“天价”,目前精品小萝卜还维持在每吨1600元的价格。
  走进五里岗街道的蔬菜基地,6500亩土地一眼望不到边,白萝卜、豌豆尖等蔬菜长势喜人。百余名村民在不同片区弯腰采摘,运输卡车、三轮车来来回回,田间地头好不忙碌。
  来自威宁县哲觉镇茨海村的贫困群众杨照买早晨五点半开始采摘豌豆尖。她告诉记者,家里种了3亩多土豆和玉米,“基本没啥收入,现在两个娃娃在读高中,很需要钱”。
  7月初,她来到五里岗蔬菜基地务工。“计件收入、多劳多得,早点出工多挣点钱。”她说,务工一天保底收入80元,采摘豌豆尖超过100斤,每斤按8角钱计件,一天总收入约150元。
  在这几个乡镇采访时记者发现,不仅有本地农民,大量来自其他乡镇的农民也前来务工。王荣猛说,这是威宁县开展“易地产业扶贫”的举措,针对农业基础薄弱、贫困程度深的乡镇,组织贫困群众来到基地种植、采摘蔬菜。
  在草海镇同心社区,当地政府租了3栋民房给外来务工的贫困群众作为“集体宿舍”,来自斗古镇、玉龙镇、兔街镇等7个乡镇的150名贫困群众每天集体生活、劳作。
  43岁的兔街镇贫困群众廖选文来这里务工已经1个多月。他告诉记者,现在每天八点半出工,晚上六点半收工,吃、住全免费,中午还有午休时间,“工作很有规律,只要不下雨,每天都有100多元工资。准备干到12月底,等这几季蔬菜全部收完”。
  据统计,仅在威宁县城周边的2万亩核心“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6月3日至8月21日,累计吸纳贫困群众务工6万余人次,其中务工最长的达67天收入6560元,务工最少的3天收入240元。
  同心社区支部书记卯昌举认为,“易地产业扶贫”打破了传统务工就业模式,增加了易地扶贫就业岗位,“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群众有了更多就业选择,“工休期间,还组织种植、养殖等技能培训,就是想让贫困群众‘空手而来,抱钱而归’”。
  ·新华社贵阳8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