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8-30

威宁做足易地产业发展“五篇文章”

作者:赵琴 时间:2019-08-30 阅读:230


   本报讯(通讯员 赵琴) 近年来,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威宁充分发挥气候、土地资源优势,在全县建立蔬菜产业易地扶贫基地,做足易地产业发展“五篇文章”,助力脱贫攻坚。
  强化组织领导做足“基础文章”。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易地产业扶贫工作,成立了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蔬菜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明确7个专班具体抓工作;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把易地产业扶贫工作亲自抓在手上,多次深入种植地块实地调研、指导和督促调度,强力推进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及时抽调人员组建工作组深入乡镇(街道)调研,根据调研情况落实基地面积,组织编制印发相关文件。
  强化生产方式做足“创新文章”。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由威宁农业产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牵头,与开心农业、同心弘盛公司、金丰公社等,有种植需求和管理能力及市场营销渠道、且长期从事蔬菜种植销售的10余家经营主体合作,成立SPV公司,县农投公司控股51%,经营主体占股49%,负责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的管理运营,同时采取合同、契约的方式约定各方权利义务。
  强化用工需求做足“动员文章”。认真组织贫困劳动力务工,制定各乡镇劳动力组织计划,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由县扶贫办牵头,县人社局配合,各乡镇(街道)成立劳务工作专班,对贫困劳动力进行精准动态管理;由各村明确专班,通过“村社一体”合作社逐户做好贫困劳动力的筛选、培训,选择和动员有意愿的贫困农户参与务工。基地所在乡镇(街道)成立工作专班,对务工劳动力进行管理。在基地务工的贫困劳动力,由县农投公司、基地所在乡镇(街道)和村负责安排食宿,统一解决住宿所需基本物品,就地就近安排食堂。
  强化技术培训做足“支撑文章”。整合相关培训资源,由开心农业、同心弘盛、金丰公社等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密切配合,做好技术培训工作。基地经营主体明确1名业务人员配合务工贫困劳动力技术培训,对务工的新老贫困劳动力进行合理搭配;由县人社局负责,择优招聘威宁籍蔬菜专业或相近专业人才充实到蔬菜产业专班。从县直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学农专业人员中抽调人员,组建蔬菜产业易地扶贫基地技术服务团队,具体负责蔬菜产业易地扶贫基地的指导服务。筹备蔬菜乡土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强化组织协调做足“保障文章”。落实资金、供水、冷链设施配套等方面保障,落实产销对接。组织开心农业、金丰公社、同心弘盛等10余家经营主体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贵州省现代物流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各项工作正逐项落实;优化利益联接。以政府投入的财政扶贫资金,量化到贫困户,本着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确保收回生产投入的前提下,所获利润由县农投公司和经营主体及贫困户按比例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