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9-04

穆春林:扶真贫的好干部

作者: 时间:2019-09-04 阅读:314


 穆春林:扶真贫的好干部
毕节日报记者 蒲艳梅 徐冰洁

 
  “产业结构单一、饮用水缺乏、群众思想保守……”这是2016年7月,刚上任的威宁自治县兔街镇党委书记穆春林深入各村走访后的“初印象”,也是该镇多年来的真实写照。
  兔街镇位于威宁县北部,距县城75公里。长期以来,村民守着土地过日子,种植苞谷、洋芋等传统农作物,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大部分村民都有一颗想要发展的心,可就是不知道种什么、养什么,不敢轻易尝试。”为改变这一现状,上任后的穆春林决定不定期组织镇村干部和敢于尝试的村民到周边乡镇、六盘水、昭通市等地“取经”。
  “穆书记,我和3个村民小组长能和你们一起去考察学习吗?”2017年7月,听说了穆春林组织各村支书、主任去盘州市考察学习的消息后,高原村副主任苏春雷第一时间联系穆春林。
  “只要肯去,我都欢迎。”穆春林当即答复。
  慢慢地,主动申请外出考察学习的人多了,“有时,一个中巴车都不够坐。”穆春林说。
  多年基层工作,穆春林明白扶贫与扶智、扶志的重要性。上任以来,他立足本职,多次利用新时代农民(市民)讲习所、院坝会、群众会等平台,将考察学习成果活学活用,给村民讲典型故事,算经济账。
  “刚当书记那会儿,要救济粮、拼低保、争当贫困户的村民可不少,现在都是主动思出路、谋发展、要项目了。”穆春林说。
  三年来,村民的思想观念变了,兔街镇的脱贫攻坚工作也正被村民用实际行动回应着——
   2016年至今,兔街镇每年新增贷款金额1000余万元,今年的贷款金额共1.4亿元,其中特惠贷3568万余元;村民主动出让土地支持农村安全饮水工程,今年10月,家家户户都能喝上自来水了;乐园村村民自发投工投劳,打通了1公里的串户路和3.8公里的烤烟种植机耕道;今年,300亩烤烟可为该村带来120万元的收入……
  数据的背后凝聚着干部群众的心血和全体人民对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决心和期盼。
  为更好地让“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穆春林还组织了镇村干部盘点“家产”,提出发展5万亩经果林、4万亩马铃薯、2万亩烤烟、1万亩中药材、1万亩蔬菜的“54221”工作思路;提出把“党支部建设在生产小组上,把脱贫攻坚抓在产业链上”的工作措施,将全镇13个村级党支部优化组合为8个党总支、62个党支部、77个党小组,实现党建工作中的“人”与扶贫工作中的“事”优化组合、聚力攻坚;制定分村联系制、分组包保制、分户帮扶制等党建扶贫“七制并举”,推动了全镇4万多名干部群众全部参与到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来。
  如今的兔街镇,路通了、山绿了、产业兴了、水不缺了,焕发着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这一切都与干部群众的努力分不开。三年来,穆春林带领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向发力,逐一撕掉了兔街镇的贫困标签,获得了“市级平安乡镇”的荣誉称号,并连续三年县级年终考核一等奖。穆春林也获得了省、市、县脱贫攻坚优秀党组织书记荣誉称号。
  “干部群众共同努力,才取得了现在的成绩。能为群众分忧解难,是我的荣幸。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高标准、严要求带领大家继续奋斗,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接下来的脱贫攻坚工作,穆春林的话掷地有声,信心十足。
(转自《毕节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