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9-11

威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试点工作

作者:杨旭东 时间:2019-09-11 阅读:178


   本报讯(通讯员 杨旭东) 自2018年开展乡村振兴工程以来,威宁通过算好 “三笔账”扎实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工程试点工作,全县试点乡村主导产业逐步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商品化,全县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农村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生活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在优先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的基础上,实现了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目标。
  算清农村产业革命“政治账”。威宁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迫切需要,作为对干部党性作风和能力素质的严峻考验。全县上下坚持政治站位再提高,思想认识再深化,认真算清楚农村产业革命的“政治账”,做到真正紧张起来,高度警醒起来,迅速行动起来,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最紧迫的任务,采取超常规措施和革命性手段,着力增强产业革命意识,扩大产业革命动作,提升产业革命能力,凸显产业革命效果,全力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在威宁遍地开花、硕果累累。
  算清农村产业革命“经济账”。 举全县之力全方位落实“八要素”,大规模调减低效玉米种植,超前谋划好今冬明春产业结构调整。以土地流转、农田整治、设施配套、经营主体、农业保险等为核心指标,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为方向,以市场为导向,坚决调减低效玉米种植面积,长短结合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纵深推进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将其培育成全县山地现代高效农业的样板田、科技田、效益田。加强今年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管理,全力组织贫困劳动力务工增收,千方百计扩大市场销售,确保贫困群众如期如实脱贫。大力吸引威宁籍外出务工种菜人员返乡创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三白”蔬菜等特色优势品种,因地制宜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确保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切实改进蔬菜打冷、分拣等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全力提升蔬菜产品质量。要坚决打赢基础设施配套硬仗。以500亩以上坝区为重点,坚持集中连片规划布局,紧盯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各环节,加快基地水电路和蔬菜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体系、苹果格架系统、滴灌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高基地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算清农村产业革命“时间账”。全面检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动员全县聚焦目标任务,坚持问题导向,对照“八要素”强弱项补短板,奋力推动农村产业革命取得新突破,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政治责任再压实,督导检查再到位,认真算清楚农村产业革命的“时间账”。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本领,切实转变作风,强化考核问责,以思想革命引领农村产业革命,以作风革命保障农村产业革命,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坚决将农村产业革命进行到底,确保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示范区。如黑石头镇新河社区,2018年新河社区新修“组组通”公路8.25公里,覆盖群众300余户1800多人。为保证“组组通”公路质量“过得硬”,新河社区组织了40名群众担任“组组通”公路建设质量义务监督员,对工程建设实行常态巡查,确保“组组通”公路建成群众的致富路、产业路、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