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9-16

威宁多措并举加强盲道管理保障盲人安全出行

作者:臧锐 时间:2019-09-16 阅读:184


   本报讯(通讯员 臧锐) 近年来,威宁多措并举加强盲道管理,切实保障盲人安全出行。
  加强盲道宣传。视障人士无法通过盲道独立出行,盲道的使用率越来越低,而部分民众、商贩误以为无人使用盲道,便随意占用,以此导致恶性循环,出现“健全人‘看不见’盲道,盲人不敢走盲道”的情形。当前,威宁县城市道路都铺设了盲道,但一些盲道被无理地霸占着,在威宁民族中学对面,盲道上有摆摊设点的,有停放机动车、自行车的,有堆放垃圾等杂物的……而且一些盲道砖块松动、路面不平,可谓一路“陷阱重重”,盲道成了“忙道”,也成了文明城市建设的“盲点”。在威宁街心花园,盲道占用现象同样严重,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人们不知道这是盲道,这也是宣传不到位,城市文明程度不高的体现。针对这种现象,县残联每年都会上街发放关爱盲人的宣传册,给盲人发放盲表·盲杖。
  加强管理维护。城市盲道,因为建设滞后、管理维护不到位,或“断头不通”,或“看得见却用不了”,使盲道成了社会盲点。针对这些情况,城建等主管部门组织人力,对城市盲道铺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对新建道路拟定铺设路线,做好规划设计,让施工人员按照图纸铺设盲道,在施工中加大检查力度,施工后组织有关部门验收。政府对已铺设盲道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在可能被汽车占道的地段设置禁停牌,对于那些占用盲道的停车位坚决取缔,并加大检查力度。随着威宁社会的发展,威宁越来越重视关于盲道的修复和改造,盲道修复改造成了市政的日常工作,盲道改造修复被列入威宁“新老城区市政零星改造工程”,威宁盲道计划改造3000米,已完成1120米,总投资100万元,已完成投资36万元。
  健全制度保障。盲道成“盲”点,涉及城市规划不合理、管理不健全、建设不到位等多方面因素,对其治理须多部门综合发力。盲道问题看似小事,但它与视障人士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每一个需要使用盲道的人都是“刚需”。因此,治理盲道同样是城市发展的急事和大事。但是治理盲道具有长期性和持久性特点,不仅需要整个社会的高度自觉,还需要健全的制度保障。一定程度上,盲道不是铺设得越多就越好,而是要靠制度发力确保它的安全和规范,让每一条已建成盲道的价值都能够有效彰显。小贩在盲道上摆摊、施工单位的机器摆放在盲道上……为什么一些人对盲道使用规则视若无睹?究其根由,除了盲道意识淡薄,最大问题还在于监管层面的缺漏。如果仅凭口头上的劝导和宣传无法有效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盲人带来隐患,那只有通过健全制度、明确管理部门职责,对于占据、破坏盲道的行为进行惩处。 
  据悉,威宁现有盲人3906人,其中一级盲人1288人、二级盲人733人、三级盲人717人、四级盲人1168人,盲道是他们出行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