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9-24

威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作者:臧锐 时间:2019-09-24 阅读:222


   本报讯(通讯员 臧锐) 近年来,威宁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注重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使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发展速度快。自《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以来,威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各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迅速。截止2019年9月15日,全县注册登记的各类合作社共计3177家,2019年6月以来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36家,合作联社39家,加入合作社农户12.31万户(贫困户7.41万户),贫困村建社930个,深度贫困村建社206个,加入合作社农户年人均收入0.95万元、未加入合作社农户年人均收入0.91万元。入社成员的农产品有91.3%通过合作社销售。培育市级以上示范社43个。通过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企业(合作社)157家,认证面积238.6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43个,其中10家龙头企业通过IS09000、HACCP等质量认证体系;通过有机食品认证7个,绿色食品认证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2个;获得贵州省著名商标9个,贵州省名牌产品3个,农产品交易会金奖10个。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3家;国家级示范社5家、国家级加工示范单位1家,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7家。
  覆盖领域广。全县323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遍布39个乡镇(街道)619个行政村(社区),覆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主要产业分类为种植茶叶0.57万亩、蔬菜96.76万亩、辣椒2.63万亩、果业55.25万亩、食用菌0.02万亩、中药材32.01万亩、粮食165.3万亩、其他11.60万亩;畜牧养殖107.36万头(匹、只)。2018年全县合作社经营总收入44.03亿元,其中合作社自销收入22.96亿元、订单收入6.66亿元、其他收入14.41亿元。2018年全县73个龙头企业共带动农户3.9万人(贫困户7177人);全县加入合作社农户12.08万户(其中贫困户7.2094万户),占比35.79%。
  资源利用好。威宁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托地域资源优势,在带动当地群众致富,特别是在引领贫困户脱贫上发挥了较好作用。如双龙镇、雪山镇、么站镇等乡镇依托高原缓丘台地资源优势,成立了大量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中水镇、麻乍镇、草海镇、哲觉镇等乡镇依托大户引领和技术优势,发展特色蔬菜产业、中药材种植合作社,有效带动当地群众发展致富。如麻乍镇星光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参与合作社的农户就有260户1002人,其中:带动贫困户43户162人、带动种植大户8户32人,2019年上半年支付农民工工资50万元,贫困户人均收入达6860元。同时,该合作社还与本村11户贫困户结对帮扶。
  专业程度高。全县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村种养能手、专业大户领办,他们懂技术、善经营、有市场,有号召力。如威宁南方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创办人马永军是当地马铃薯种植土专家,被市认定为高级农民讲师。该社成立于2008年8月,成员1013户,注册资金500万元,资产总额8600万元,固定资产8100万元。从2008年8月起,累计从农民手中留转土地16000余亩,成员自拥土地4000余亩,建立了马铃薯种薯扩繁基地、马铃薯商品薯示范基地5000余亩。常年拥有脱毒马铃薯原种基地2000亩,一级种薯基地10000亩。年销售种薯2万吨,销售额达近亿元,创利1000余万元,直接带动薯农0.6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80户)、2.48万人年人均增收1100元。累计辐射带动3.1万户12.5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800户),年人均增收800元。合作社依托自身优势,产前提供优质马铃薯种薯、产中进行技术指导、产后统一销售产品,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2018年,光马铃薯种薯销售额达3960万元(以开出国家增值税发票数据统计)。成功注册“南方薯宝”马铃薯商标,已通过无公害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