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出效益 “融”出特色 “服”出动力
作者: 时间:2019-09-25 阅读:173
(上接一版)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杨昌鹏说,通过“一减一增”的产业结构调整,上半年贵州农业增加值超过900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74元,同比分别增长5.5%、10.3%,增速均保持全国前列。
融:“接二连三”舞活产业链
原汁、果脯、饮料、口服液、护肤品……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的刺梨产研中心,曾经散落山头无人问,浑身是刺、摸起来扎手的刺梨被“玩”出了新“花样”,这些不起眼的小野果,已成为盘州市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一体、带动50多万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产销对接顺畅,产品无存货。”盘州宏财投资集团董事长鲁鹏告诉记者,该集团投资建设的盘州刺梨产研中心引进专家团队近20人进行刺梨系列产品研发,今年上市的7款产品,加工产值已达到4亿元。
“特色产业‘接二连三’,舞活了产业链。”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胡继承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了农产品市场流通、加工转化、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发展。目前,贵州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1500家,今年上半年,这些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0%。
贵州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认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农产品从低端跃上中高端、农业生产从单一种养业转变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靠资源消耗转变为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服:“内扶外引”强支撑优服务
“今年2月中后期全国范围遭遇雨雪天气以及多次出现小规模‘倒春寒’,各地辣椒整体生产进度和运输流通受影响,多种因素推高了国内辣椒市场价格,遵义地区朝天椒的价格也会出现上涨。”这是中国遵义朝天椒(干椒)批发价格指数上半年发布的一条指数分析。
由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遵义市人民政府等编制的中国遵义朝天椒(干椒)批发价格指数,自去年8月以来,已采集有效信息超过3万余条,并对外发布了多条分析周报,为椒农生产、政府监管、贸易决策提供了“风向标”和“晴雨表”。该指数是贵州省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完善支持保护、健全社会化服务的一个典型案例。
为加快农业产业培育,今年上半年,贵州省12位省级领导领衔专班化推进食用菌、茶叶、辣椒、刺梨等十二大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省级财政按每个产业1亿元支持发展;规范化培训农民20.39万人次,组织1.2万名农技专家下基层服务;加大农校、农超、农企对接力度,省内公共机构采购农产品本地化率达50%以上。
在加大省内扶持力度的同时,贵州还充分利用对口帮扶城市资源、展会等强化农产品产销对接。上半年贵州省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73家,赴对口帮扶城市开展对接活动16次,累计销售农产品140万吨,销售额达121亿元。
·新华社贵阳9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