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09-27

威宁自治县:脱贫攻坚马蹄疾

作者:   时间:2019-09-27 阅读:211


(上接一版)
  今年5月以来,威宁开始探索在有条件的坝区打造6.5万亩以白菜、白萝卜、莲花白等“三白”为主的易地产业扶贫蔬菜基地,其中在县城周边建设2万亩核心基地,实现贫困人口人均1亩,贫困家庭户户有就业。基地由县农投公司牵头,分别与开心农业、金丰公司和同心弘盛公司组建SPV公司管理运营。由各乡镇组织贫困群众到基地务工,并专门派出一名干部进行管理服务,务工群众集中居住统一劳动,包吃包住每人80元一天,做满一个月每天奖励20元。基地每年收益扣除成本,利润的55%分给贫困户。
  来自雪山镇大发村60岁老人秦光国在小海镇万河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务工,“两个月我能挣5000多块钱,还供吃供住,现在享福了。”秦光国高兴地说,他在基地里干一些轻巧活,还能学到种植技术。
  据了解,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按照“一户一劳动力就业”的参与方式能带动5000名贫困劳动力务工分红加就业,可让威宁6.5万名贫困群众走上脱贫增收的道路。
 
  ★★聚焦“搬得出稳得住” 做好后半篇文章
 
  “坡陡,路不通,日子过得提心吊胆。”新发布依族乡峨嘎村的高贵才这样形容老家恶劣的生活环境。
  搬出深山挪“穷窝”成为了全村老少最迫切的愿望。
  2017年初,高贵才一家6口搬进了县城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他一起搬进五里岗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同村乡亲还有40余户。
  威宁自治县“十三五”规划内实施搬迁规模9362户4656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255户36292人,目前已全部完成搬迁入住。2018年,新增两万人搬迁项目,现已完成选址并进入基础施工阶段,计划在2020年6月30日前搬迁入住。
  如何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外出务工解决一批,企业就业解决一批,公益岗位解决一批,蔬菜产业基地解决一批,扶持创业解决一批。这是威宁探索出的答案。
  36岁的高贵才头脑灵活,经过培训后,在社区物业公司当保安,负责三栋居民楼日常管理,每月有2000余元工资。
  2018年初,五里岗社区成立,他又被推选为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整日为搬迁群众跑腿服务。
  高贵才算了一笔账,自己当保安的收入加上当社区干部的工资一个月有4000余元。妻子穆乖巧在社区小吃摊租了个摊位卖小吃,每个月收入不下2000元。两个儿子一个在九三中学读八年级,一个在威宁七小读三年级,再也不用像在老家读书时来回奔波了。
  “搬到五里岗来不但分到新房子成了城里人,还能挣钱养家、照顾娃娃和老人,是党的好政策让我们快速实现脱贫摘帽。”高贵才一家在城里开启了幸福生活。
  从山村到县城、从土坯房到现代新居,搬迁群众挥别居住了数辈人的家园,走上致富的快速通道。
  目前,在就学方面,帮助搬迁群众子女转入学生3758人;在医疗保障方面,按照一个安置小区一个卫生室的要求建设完善社区卫生室6个、社区服务站2个,帮助搬入的1092户4322名群众办理了医保;在就业方面,加大后续扶持发展力度,通过积极搭建就业平台、开展就业培训、提供扶贫车间、设置小区保洁和保安公益性岗位等方式,使全县2016年至2018年已纳入就业统计搬迁家庭8046户实现就业15264人,一户一人就业率100%。
  近年来,威宁围绕“五个三”积极构建易地扶贫搬迁“五实五有”新市民服务体系,高效推进安置点治理服务建设,同时持续推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培训和就业服务、文化服务、社区治理、基层党建等“五个体系”的建设工作,及时把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后续扶持上来,全力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坚决让深山里的贫困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一个都不掉队”。
 
  ★★聚焦脱贫攻坚“靶心” 勠力同心打好“围歼战”
 
  八月的龙场镇政府,夜里经常灯火通明。
  “早上和晚上是最好与群众相遇的,最好找群众,中午的时候我们就来做其他的工作。”镇党委、政府班子和驻村工作组及村支(社区)两委经常利用晚上的时间进村入户走访,听民声、纳民意、解民情。
  干河村村民袁德全一家是今年拟脱贫的贫困户,在政策和驻村工作组倾情帮扶下,他家住房有了保障,收入逐步提高,脱贫出列指日可待。
  袁德全说,驻村工作组帮助他家解决了饮水安全和就业难等问题,他的妻子在村支两委的帮助下,到五里岗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务工,为家里减轻了不少负担。
  “目前,全镇32个村均制定了相应工作方案,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增收难的问题。”龙场镇党委书记禄国旭说,龙场镇选派了26名党员干部,到各村、社区任党支部书记,并组建了32支脱贫攻坚工作组到各村、社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吃住在村、研判在村、落实在村,为群众找短板、强弱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32岁的石门乡观音山社区党支书马电亚,一张沾满泥土的“老茧手”照片被晒到网上,成为当地“网红村支书”。
  为了尽快打通通组公路,么站镇香厂村党支部书记陈永兵驾驶载满砂子的农用车时翻下10余米高的农田,昏迷9天后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村里的路修到哪里了?”
  ……
  这些只是威宁决战脱贫攻坚尽锐出战的缩影。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决战决胜的最后关头,威宁把39个乡镇(街道)划为6大战区,常委挂帅、全员作战。印发干部下沉重心下移“1+5”文件,从县乡两级下派2421名干部,与1920名村干部组建598个村攻坚工作组,平均每个村有7名以上正式干部和村干部吃住在村、决战在村,最多的村达到13人。对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42个非贫困村增派了42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实现了贫困村和重点村驻村工作全覆盖。
  细化驻村帮扶干部和结对帮扶干部责任清单,与97个县直选派单位、38个乡镇(街道)签订干部选派和干部管理责任状,将8168名干部与2019年计划脱贫的1.6万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实现干部与当年拟脱贫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