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10-12

乌蒙磅礴走泥丸 道路畅通幸福来

作者:   时间:2019-10-12 阅读:489


 乌蒙磅礴走泥丸 道路畅通幸福来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威宁交通大发展走笔


威水高速猴场段一角

四堡古驿道

(上接一版)
  2019年1月,威水、威昭高速建成通车,将威宁到六盘水车程从原来的2个多小时缩短为不到1小时,威宁到昭通车程从原来的3个多小时缩短为1个多小时。
  2019年,中水至石门坎高等级公路通车。
  截至目前,威宁高速公路建成通车3条,分别为毕威、威水、威昭, 1条在建。威宁至彝良、威宁至会泽高速公路已纳入贵州省加密高速公路网规划,预计在“十四五”期启动实施。

国道提质改造,泥巴石子路变成柏油路
 
  秋分时节,驱车穿行在宽广的326国道上,路两旁一幅幅优美的画卷映入眼帘。
  326国道是贯穿威宁最早的一条大路,1939年7月修通,时名为滇川东路,是抗战运送物资的路。1942年,威昭公路修通,同年底启动威水公路建设,但仅仅修了30公里毛路就停工。由此可见,威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落后。
  2002年,国道326线威宁段38公里升级为三级油路;2014年,326国道启动了升级改造;2013年来,102省道威宁段全线升为356国道改造……
  目前,在威宁,以县城为中心,向四面呈辐射状的国道2条,分别是326和356国道,通过两条主干道由县乡道路连接全县各乡镇。
  其中,东北线由326国道连接盐仓镇-板底乡-赫章县,西南线以326国道连接么站镇-金斗镇-麻乍镇-黑石头镇-哲觉镇-云南省宣威市,省道九可路连接么站镇-金斗镇-云南省宣威市,县道黑海路连接黑石头镇-岔河镇-海拉镇;
  东南线以356国道连接金钟镇-六盘水市,接356国道的777县道红小路连接炉山镇-东风镇,接356国道的县道梅新路连接新发乡;
  西北线以356国道连接小海镇-哈喇河镇-秀水镇-观风海镇-迤那镇-中水镇-云南省昭通市,接356国道的中石高等级公路连接中水镇-黑土河镇-石门乡,县道迤玉路连接迤那镇-牛棚镇-玉龙镇-云南省会泽县,县道大云路连接雪山镇-龙街镇-黑土河镇,省道雪兔路连接雪山镇-大街乡-羊街镇。

县道乡道通村道,联通广大群众的幸福道
 
  海拉乡,被称为威宁的“小西藏”。这个距离威宁县城110公里外的小乡镇,路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据说,1988年海拉乡刚修通沙石公路,当第一辆卡车拖着救济大米抵达海拉时,当地农户都来看热闹,从来没有见过汽车的农民,误把汽车当成牛,闹出了割草来喂汽车的笑话,海拉乡也成了威宁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镇。
  如今的海拉乡,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似玉带在牛栏江畔缠绕,一辆辆满载乘客的农村客运车辆穿梭往来,拉满农用物资的卡车、摩托车奔驰在洁净的通村水泥路上,穿行在海拉的每个角落。路网密织,交通条件的改善引来了海拉山乡的巨变,凸显出“海拉半岛”发展的生机和活力。这仅是威宁通乡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2000年底前,全县尚有新发、双龙、东风等3个乡镇未通车。到2002年,威宁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到2011年,威宁实现“乡乡通油路”。
  通乡路在不断升级改造的同时,通村路也不断加大建设力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2003年至2005年,威宁完成60条504.7公里四级标准的通村公路建设,通四级公路以上的村达323个。
  2006年,威宁新修通村公路1108.2公里。
  2012年,威宁实现315个行政村通油路,通油路率达到50.81%。
  2013年,威宁实现413个行政村通油路,通油率达到66.5%。
  2015年,威宁100%的行政村通畅目标的实现。
  路通幸福来。时下,走进草海镇吕家河村,只见一条条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伸展,水泥路旁是连片的蔬菜大棚,漂亮的农舍掩映在绿树丛中,一幅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吕家河村位于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8公里,全村居住着729户3226人。过去,由于村里道路狭窄、崎岖不平,出行难是村民最头疼的事,交通不便也成为限制吕家河村发展的一大瓶颈。
  2015年12月,看中吕家河村土地肥沃,李云慧在当地成立威宁蚁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马铃薯种植。虽然优质的土壤条件让马铃薯喜获丰收,市场价格也很可观,但是李云慧却因为交通问题犯了愁,“第一年种出来的马铃薯特别好,但就是运不出去。烂在地里的可能有几十吨,你说心疼不心疼!”
  看着成吨的土豆烂在地里,李云慧心疼不已。无奈之下,他只好请工人将土豆用箩筐背到村口,再用拖拉机运到县城。但是,这不仅运输效率低,而且损耗还不小。
  好在这种情况很快就得到了改变。
  “组组通”公路建设完成后,李云慧不再担心马铃薯和其他蔬菜瓜果烂在田间地头了,发展信心十足:“路通了以后,从这里到威宁县城只要40分钟,我们还买了两辆小货车,一天轮流着跑,可以跑三四趟。” 
  俗话说“一路通,百业兴”。道路的畅通激发了村民回乡发展、脱贫致富的信心。草海镇“组组通”硬化路建设是威宁“组组通”硬化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2017年全省启动了脱贫攻坚农村“组组通”公路三年大决战以来,威宁建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项目5293公里,完成投资23亿元,覆盖37个乡镇(街道)、2147个村民组,受益建档立卡贫困户140208人。
   截至2018年末,威宁公路通车里程60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9公里、国道297公里、普通省道259公里、农村公路5348公里。100%行政村通油(砼)路。
  目前,威宁围绕“六纵六横十五联八支”骨架路网规划和农村公路网规划,以“对外连接畅通、出入县城便捷、乡镇之间循环、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共计规划主骨架路网项目1761公里,农村公路循环路网项目1477公里,着力实施交通建设大会战。规划内项目的陆续实施,确保“六纵六横十五联八支”路网骨架基本成型,旨在建成以县城为中心的“90分钟经济圈”,普通国省干线二级及以上公路比例达78%以上;农村公路四级及以上比例达 90 %以上,基本消灭等外级公路,实现通二级以上公路乡镇达17个,占48.5%,通三级路及以上乡镇达18个,占51.5%;农村公路总里程达7125公里;公路密度由“十二五”期未87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到113公里/百平方公里,逐步提高宜林路段绿化率,建成以县城为中心,高速公路为主轴,省、县、乡道为骨架,镇际路、通村路、产业路、旅游路、扶贫路为连线的公路交通网络,为脱贫攻坚、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交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