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民生幸福来
作者: 时间:2019-10-15 阅读:166
(上接1版)
2017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项目3处,总投资2313.27万元,解决3.20万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
2018年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项目512处,总投资14398.83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27.54万人,学校饮水安全人口2.16万人;2018年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项目1处,总投资1749.51万元,解决1.52万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
2019年饮水安全工程,实施项目327处,总投资9416.96万元,解决农村饮水安全人口14.83万人,学校饮水安全人口0.82万人;2019年管引替代小水窖饮水工程,实施项目58处,总投资2147.71万元,替代小水窖5585口,解决4.23万人吃“望天水”的问题。
一组组织数据,表明了威宁从最困难饮水到全面饮水安全逐步巩固提升。
从农村安全饮水看威宁水利发展
威宁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地处干旱区,部分乡镇石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且缺少常年性水源,群众饮水困难,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短缺,季节性缺水较为严重。
2015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打响了“农村饮水安全战役”,进一步聚焦农村饮水安全,啃好脱贫攻坚“硬骨头”。
哲觉镇林春村6组朱学义家,趁着天气晴好,妻子一早便拧开水龙头开始清洗衣物。望着白花花的自来水流进盆里,朱学义幸福地笑了。
“用上自来水,这是以前林春村人敢都不敢想的事。”朱学义说。
林春村坐落在大山之中,大多数村民房屋依山而建,由于当地地势陡峭、切割深,半山腰成了当地人最理想的居住地点。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们这里一直缺水,特别是我们5组、6组的村民,以前家里都用水窖收集屋檐水,水质不好只供牲畜饮用,做饭和饮用的水,就得跑到王家坟山的沟里去背、去驮。”朱学义介绍说。
2016年3月,在威宁水务局的支持下,通过实地走访,最终选取该村海子头为水源点,修建光伏提水工程。同年7月,一个利用光伏发电的提水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山脚的山泉水却“流”到山顶,解决了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这只是威宁农村饮水安全的一个缩影。2015年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作为全县新阶段脱贫攻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明确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强力推进全面解决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从产业供水看威宁水利发展
时下,无论你走到五里岗寒洞社区大棚蔬菜种植基地,还是草海镇中海村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蔬菜茁壮成长,已建成投用的喷灌设施正发挥着它的作用,浇灌着地里的蔬菜。
基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喷灌系统建成后,大大降低了蔬菜种植的后顾之忧,再以不担心因为干旱而影响蔬菜的生长,为蔬菜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威宁是脱贫攻坚主战场,产业脱贫是关键,打赢产业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产业供水配套设施。
2019年,威宁建立易地蔬菜产业扶贫基地,大面积需要灌溉设施,水务局已启动实施蔬菜基地供水工程35处,解决全县35个乡镇(街道)74113亩蔬菜基地供水,截至目前,工程已启动建设34处,工程总体形象推进度达55%。规划实施40万亩蔬菜产业基地供水工程。
如今的威宁,水利建设全面发展,无论是农村饮水安全,还是产业供水都逐步得到解决,结束了“挑着水桶满山游”的局面。
“大水淌来好风光,周围修得亮堂堂,社员群众努力好,以后生活奔小康……”这首群众的山歌正在威宁大地上传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