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019-10-18

草海断章

作者:小川 时间:2019-10-18 阅读:208


 1
  十七岁之前,草海和青海湖一样遥远。
  我的老家德姆山,其实离草海不远,才四十余公里。在地图上,四十公里甚至可以忽略不计。而这四十公里,我却用了十七年时间才抵达。
  我童年的天空,只有德姆山那么大。我童年的世界,就是那个巴掌大的村庄。在我的世界里,德姆山就是最高的山峰,山外就是苍茫的远方。
  从未走出德姆山,直到十七岁那年,直到我考取威宁民族师范学校,直到我懵懵懂懂中想做一名山村教师,才挣脱德姆山的怀抱,到山外去闯荡。
  因我就读的学校就在草海湖畔,我才真正看到清清的草海湖。此前,关于草海的模样,全凭书本上学到的烟波浩渺之类的形容词想象,还有那首“威宁草海宽又宽”的山歌去臆想。
 
2
  只一见,我就迷上了草海的柔波。
  没见草海之前,一直以为草海是个偏正词组:草的海。想象着一片汪洋,就是一片辽阔的海,草可以忽略不计。
  见到草海之后,眼前的草海其实是个并列短语:草和海。草在海里,海在草上,草浮出水面,海倒映着草。
  清凌凌的湖水,荡漾着天空上的云朵、彩霞和鸟群;葱茏茏的水草,隐藏着波光里的鱼儿、细虾和山峦。
  一片海,因草而灵动;一片草,因海而辽阔。
 
3
  负笈草海湖畔。那是我人生中最美的三年时光。
  犹记得那时去得最多的地方,一个是学校的图书室,另一个就是草海码头。
  说是码头,其实就是停泊木船的地方。
  船夫竹篙轻轻一点,身体往前一倾,那船就摇摇晃晃地出发了。
  那时的草海,游客稀稀疏疏,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盛名其实难副。许多船夫把划船价格降到最低招揽顾客,但六元的划船费于我依然是天价。
  幸好码头旁有小树林,那是散步阅读、谈情说爱的好去处,还可随带赏赏湖光山色,看落霞与孤鹜齐飞,看芦苇与水光交融。
  穿过曲曲折折的小路,跨过水草疯长的沟壑,湖畔的小树林就来到眼前。
  在这里,我背诵过屈原的《离骚》《涉江》,也读过《关雎》《蒹葭》,还临时抱佛脚背教育心理学,应付期末考试。也曾想,故意邂逅长发飘飘的学姐婷婷地走过,制造偶遇的假象看看青春靓丽的同窗女孩回眸一笑。
  但更多时候,孤独的我走过摇曳的水草,远方黛青色的山峰和落日的余晖洒在粼粼的波光里。这时候,孤独是我一个人的孤独,草海是我一个人的草海。
 
4
  成为乡村小学教师后,我所在的学校比德姆山还要偏僻,草海和我就像两地分居的恋人,难得一见。
  每次来到高原小城,总要跑到草海边看看,或者到凤山寺山顶,遥遥地看看和天空一样青色的草海。
  那段时间,是人生的低谷,经历过生活的诸多不如意,但我依然在人间苟且,依然爱着乡村教师这一职业。
  在老家和学校之间奔波,陪伴我的是一辆破旧的摩托车,风里来雨里去,膝盖里有风湿在隐隐疼痛,岁月里有时光侵蚀的苦痛,三尺讲坛记录着十年不长不短的时光。
  我所在的学校叫清河,因一条小溪而得名。一条永不干涸的小溪流绕过学校,流到一个不见天日不知所踪的溶洞。我疑心这是草海的源头,但其实更可能这是两条永不相遇的河流。
  清河没有花香,也没有陶潜笔下的桃花源,这是一个苗族聚居村落,我只看到四周闭塞的远山上,苍穹像一个倒扣的锅盖,一条转山转水的石头路,是走出大山唯一的通道。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转山转水中,人生不过一场修行,相遇的每个日子都是前世结下的善缘。
  我是个乐于满足的人,总认为人生就是随遇而安,就像清河的小溪水,不问来处也不管流向何方,就像德姆山一直固守着自己脚下的泥土。
  那时候,我以为将在这里终老一生,或者叫一生坚守乡村教育。
 
5
  但人生没有彩排,也会出现诸多意外。
  就像人生中人与人的相遇,就像溪流淌过的村庄,总会有意外的惊喜。
  那年春天,我从感情的地震中走出,来到高原小城,来到草海湖畔,成为一名与文字打交道的职业新闻人。
  我又来到了草海湖畔。
  这次我寄居在火龙山,推开窗户就可看见清清的草海湖。
  伏案写作的日子,双眼困倦的时候,我就会打开窗户,看草海烟波里的动静。
  不得不说草海真是一个福地,这些年我在草海湖畔娶妻生子,在电脑里敲击人生,收获的不仅是岁月,还有更多上天的馈赠和生活给予的恩赐。
  我幸福着自己的幸福,企图把一个个苦逼的日子过得诗意盎然,企图把淡如止水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在高原小城买房,我特意选在草海边上,我终于在高原小城有了家,每天都可以看见草海的柔波,期待面朝草海,一生春暖花开。